鄭城簽約了另一家公司,是陶川推薦過去的,還幫忙親自看了合同提了意見,旁的隻剩鄭城和公司自己詳談。徐海順反是在謝北的娛樂公司滬晟,簽約做了練習生,估摸著日後打算以組合的形式出道。
前後談了也有小一個月,最後消息傳來時快十二月了,天氣漸寒,北京的風總是犀利唿嘯,颳得人腦袋疼;但橫店的風卻不一樣,一陣一陣,吹得人腦後跟涼涼的,忍不住往大衣裏縮。
今年的冬天來得格外早,全國都提前進入了寒冬,微博上還刷過秋裝都沒穿直接換冬裝的話題。相比之下,橫店總是比北京好一些,古裝戲服又厚重,這部電視劇的背景設定正是在古代,他隻好提前換上厚厚的大氅和夾棉衣,冷是不冷了,隻不過打戲拍起來總是流了一身的汗。
《常春紀》便是馬舜的新編作品,設定是架空朝代,但服飾頭飾、稱謂言辭、屋瓴構建、製度體係等上基本和宋朝相仿,在此基礎上加上馬舜的背景設定,便是劇中的長夏朝。內容圍繞深秋一場疑案開始,身為錦衣衛的男主盛崇光攜人調查,發現背後隱藏的謎案,同刑部新入職師爺偶遇,加上在禦史台的好友,又結識了商人之女李善卿,戶部侍郎家的庶女,以及原在宮門任職的侍衛,進京尋殺父之仇的深山俠客,七人一行,機緣巧合遇見下,又因種種事情結緣,跨過寒冬,在春末終於得知真相。
劇情巧妙靈活,人物豐富飽滿,從主人公到寥寥幾句提起的路人,無一不躍然紙上,三十多集的劇情,安排的滿滿當當,沒半點拖拉。反而是到後麵快結局時,許之圳竟生出些許不舍之意,他捨不得這樣的夥伴這樣的搭檔,他們有血有肉,僅在文字裏,就能感受到他們撲麵而來的慷慨之意,身為勇士、身為智者、亦或是身為普通平凡人,也從不曾拘於命運。
這個劇本反讓他生出熟悉之感,像是他小時候在電視上看到的那些、至今口碑載道被人反覆拿出來看的那些電視劇。好的劇本,群像戲豐富恰到好處,主人公的光環不會被配角吸引走,但配角也足夠抓人眼球,結合起來是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而情節跌宕起伏又不俗套,不至於讓觀眾看不懂但也不會讓觀眾覺得弱智,他看完通篇後隻覺得馬舜牛逼,網上一搜他之前的作品,獨立創作的並不多,多數還是合作編寫。他正疑惑,再一看馬舜的年齡,不過三十,他瞬間明白了。
看完劇本後他興致沖衝去找陶川,說劇本好,但能不能拿下啊?難得好劇本啊,別人也不是傻子。
陶川隻等他這句話,沒出半個月就把合同定了,他將擔任人生中第一個男主角。
一切塵埃落定後他才知道陶川幹了什麽。《常春紀》劇本確實不錯,但是簽的公司不大好,是之前的老牌公司,投資方撥的資金也不多,整個劇組除了編劇外,導演也不怎麽樣,很大可能就是好劇本最後被亂改亂拍撲街了。陶川從朋友手裏得知這個劇本,大家都看過太多好劇本好編劇縱有才華也抵不過資本的事了,加上許之圳缺好本子開拓路線,索性想了其他主意——她去找高層拉投資去了。
許之圳不得不嘆服陶川的腦子實在是聰明,她雖然從飯局上認識的投資方多,但人家也不是輕輕鬆鬆就聽你說話的人,再者聽了也不一定會相信。她對症下藥,種種思量後,找了楚空向。
原因無他,最初是楚空向把她挖來,又親手把許之圳教到他手上。都是商人,知道最想要的是什麽。陶川希望許之圳紅,楚空向自然也希望他紅,但更希望賺到錢。
把本子給了許之圳後,一個禮拜不到許之圳向他表示很喜歡,兩個禮拜後她收到了楚空向的迴覆,經過研究調查後同意投資,同時聯繫了《常春紀》劇組和其餘投資方,具體七七八八的陶川一句話帶過,總之就是現在劇組大換血,最大投資方變成了華沃,導演是他們找的人,編劇權全權叫迴到馬舜手裏,防止出現亂改的現象。
許之圳隻聽陶川說,也能猜到後麵隱藏了些其他細節,隻不過陶川註定不會同他說。譬如她如何能勸動楚空向,人家是華沃董事,她隻是經紀人;再者僅僅為了一個好本子,陶川真的會做出這麽多事?萬一走錯哪步,陶川不一定能安然脫身。
他慢慢意識到,沒有人是真正的善人。他平日眼裏的陶川,工作勤懇辛苦,為幫他跑資源竭盡心思,經常晚上加班,家裏孩子也鮮少見她管,對他溫和,會開開玩笑,交往也自在;但不能否認,她野心大工作能力也強,走到今天這步完完全全靠的是她的眼力和本事。即使是酒桌上的本事,或是交際上的本事,他都無權過問也無權質疑,他能做的,隻是好好拍戲,這才是他們的共同利益,也是為什麽走到一起。
進組很快,本身劇組就準備得差不多,隻是換了幾個關鍵的人,又安插了不少華沃的人進去,演員的選擇大部分在華沃內部消化了,但也有不少是外麵的。比如女主演初汀是鍾呈旗下藝人,講起來火是不怎麽火,但是演技可以,最主要是符合戲中形象,華沃藝人還是男性偏多,女藝人上略顯劣勢,隻好基本從外麵找。
滿打滿算的八十天拍攝進程,這個劇本最大的優點也同樣是難點,因為劇情飽滿,也代表著節奏很快,台詞很多武打戲也不少,許之圳從來沒有過幾乎每天從早到晚都在拍戲,但在《常春紀》裏總算是經歷了,每天一闔眼都能睡著,一睜眼就去片場化妝拍戲。甚至謝北在隔壁拍戲,他都沒空去找他,偷偷摸摸又略顯怪異,最後是謝北定了餐車飲料來《常春紀》探班,兩人才光明正大見了一麵。
</br>
前後談了也有小一個月,最後消息傳來時快十二月了,天氣漸寒,北京的風總是犀利唿嘯,颳得人腦袋疼;但橫店的風卻不一樣,一陣一陣,吹得人腦後跟涼涼的,忍不住往大衣裏縮。
今年的冬天來得格外早,全國都提前進入了寒冬,微博上還刷過秋裝都沒穿直接換冬裝的話題。相比之下,橫店總是比北京好一些,古裝戲服又厚重,這部電視劇的背景設定正是在古代,他隻好提前換上厚厚的大氅和夾棉衣,冷是不冷了,隻不過打戲拍起來總是流了一身的汗。
《常春紀》便是馬舜的新編作品,設定是架空朝代,但服飾頭飾、稱謂言辭、屋瓴構建、製度體係等上基本和宋朝相仿,在此基礎上加上馬舜的背景設定,便是劇中的長夏朝。內容圍繞深秋一場疑案開始,身為錦衣衛的男主盛崇光攜人調查,發現背後隱藏的謎案,同刑部新入職師爺偶遇,加上在禦史台的好友,又結識了商人之女李善卿,戶部侍郎家的庶女,以及原在宮門任職的侍衛,進京尋殺父之仇的深山俠客,七人一行,機緣巧合遇見下,又因種種事情結緣,跨過寒冬,在春末終於得知真相。
劇情巧妙靈活,人物豐富飽滿,從主人公到寥寥幾句提起的路人,無一不躍然紙上,三十多集的劇情,安排的滿滿當當,沒半點拖拉。反而是到後麵快結局時,許之圳竟生出些許不舍之意,他捨不得這樣的夥伴這樣的搭檔,他們有血有肉,僅在文字裏,就能感受到他們撲麵而來的慷慨之意,身為勇士、身為智者、亦或是身為普通平凡人,也從不曾拘於命運。
這個劇本反讓他生出熟悉之感,像是他小時候在電視上看到的那些、至今口碑載道被人反覆拿出來看的那些電視劇。好的劇本,群像戲豐富恰到好處,主人公的光環不會被配角吸引走,但配角也足夠抓人眼球,結合起來是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而情節跌宕起伏又不俗套,不至於讓觀眾看不懂但也不會讓觀眾覺得弱智,他看完通篇後隻覺得馬舜牛逼,網上一搜他之前的作品,獨立創作的並不多,多數還是合作編寫。他正疑惑,再一看馬舜的年齡,不過三十,他瞬間明白了。
看完劇本後他興致沖衝去找陶川,說劇本好,但能不能拿下啊?難得好劇本啊,別人也不是傻子。
陶川隻等他這句話,沒出半個月就把合同定了,他將擔任人生中第一個男主角。
一切塵埃落定後他才知道陶川幹了什麽。《常春紀》劇本確實不錯,但是簽的公司不大好,是之前的老牌公司,投資方撥的資金也不多,整個劇組除了編劇外,導演也不怎麽樣,很大可能就是好劇本最後被亂改亂拍撲街了。陶川從朋友手裏得知這個劇本,大家都看過太多好劇本好編劇縱有才華也抵不過資本的事了,加上許之圳缺好本子開拓路線,索性想了其他主意——她去找高層拉投資去了。
許之圳不得不嘆服陶川的腦子實在是聰明,她雖然從飯局上認識的投資方多,但人家也不是輕輕鬆鬆就聽你說話的人,再者聽了也不一定會相信。她對症下藥,種種思量後,找了楚空向。
原因無他,最初是楚空向把她挖來,又親手把許之圳教到他手上。都是商人,知道最想要的是什麽。陶川希望許之圳紅,楚空向自然也希望他紅,但更希望賺到錢。
把本子給了許之圳後,一個禮拜不到許之圳向他表示很喜歡,兩個禮拜後她收到了楚空向的迴覆,經過研究調查後同意投資,同時聯繫了《常春紀》劇組和其餘投資方,具體七七八八的陶川一句話帶過,總之就是現在劇組大換血,最大投資方變成了華沃,導演是他們找的人,編劇權全權叫迴到馬舜手裏,防止出現亂改的現象。
許之圳隻聽陶川說,也能猜到後麵隱藏了些其他細節,隻不過陶川註定不會同他說。譬如她如何能勸動楚空向,人家是華沃董事,她隻是經紀人;再者僅僅為了一個好本子,陶川真的會做出這麽多事?萬一走錯哪步,陶川不一定能安然脫身。
他慢慢意識到,沒有人是真正的善人。他平日眼裏的陶川,工作勤懇辛苦,為幫他跑資源竭盡心思,經常晚上加班,家裏孩子也鮮少見她管,對他溫和,會開開玩笑,交往也自在;但不能否認,她野心大工作能力也強,走到今天這步完完全全靠的是她的眼力和本事。即使是酒桌上的本事,或是交際上的本事,他都無權過問也無權質疑,他能做的,隻是好好拍戲,這才是他們的共同利益,也是為什麽走到一起。
進組很快,本身劇組就準備得差不多,隻是換了幾個關鍵的人,又安插了不少華沃的人進去,演員的選擇大部分在華沃內部消化了,但也有不少是外麵的。比如女主演初汀是鍾呈旗下藝人,講起來火是不怎麽火,但是演技可以,最主要是符合戲中形象,華沃藝人還是男性偏多,女藝人上略顯劣勢,隻好基本從外麵找。
滿打滿算的八十天拍攝進程,這個劇本最大的優點也同樣是難點,因為劇情飽滿,也代表著節奏很快,台詞很多武打戲也不少,許之圳從來沒有過幾乎每天從早到晚都在拍戲,但在《常春紀》裏總算是經歷了,每天一闔眼都能睡著,一睜眼就去片場化妝拍戲。甚至謝北在隔壁拍戲,他都沒空去找他,偷偷摸摸又略顯怪異,最後是謝北定了餐車飲料來《常春紀》探班,兩人才光明正大見了一麵。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