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城外,金輪法王,瀟湘子和尹克西三人向忽必烈的大營逃去。
夏侯已追上了尹克西。
尹克西沒了兵器,手無寸鐵,對付他比較容易。
“不要殺我。”尹克西求饒。
夏侯麵無表情,手中的木劍卻沒有半點猶豫。
對於一個劍客來說,手中之劍為什麽而揮動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而對夏侯來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既然他擁有了強大的力量,又處於這樣一個亂世,就肩負一些責任,應該力所能及地幫一下漢人。
南宋雖然腐敗,好歹是漢人當權,若是韃子統治中原,漢人會有好日子過?
曆史已給了答案,所以,夏侯會盡力改變。
殺了一個尼摩星還不夠。
劍氣如虹,木劍在虛空中化為匹練。
一滴鮮血落地,這柄木劍下的亡魂又多了一個。
尹克西瞪大了眼,右手捂著咽喉,目光渙散,生機泯滅。
尹克西,卒!
“能讓我動用一成功力,你也可以自傲了。”夏侯看向尹克西的屍體,淡淡說。
這時,金輪法王和瀟湘子二人已逃入忽必烈的大營了。
“要不要闖入忽必烈的大營?”夏侯在考慮。
正當夏侯在考慮,卻又一大群蒙古騎兵從忽必烈的大營內殺出,向他這兒而來。
蒙古人生活於大漠,是個在馬背上的民族,因此,精於騎射。
這次,忽必烈率兵十萬南下,有兩三萬的蒙古騎兵,七八萬的雜軍。
自從鐵木真一統蒙古,滅金國,滅西夏,滅西遼,幾次西征,橫掃歐亞大陸,滅掉幾十個國家,征服幾百個民族,因此,蒙古的附庸很多。
蒙古的總人口並不是太多,目前好像也就一百萬人口左右,排除掉老弱婦孺,還有多少?就算五十萬大軍好了,分散於歐亞大陸各地,在華夏的能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
忽必烈不可能率十萬或幾十萬蒙古人南下,他所率的十萬大軍中大部分是各民族組成的,有漢人,也有西域人,還有昆侖奴。
此刻,一群彪悍的騎兵從忽必烈大營而出,人數一千人。
“蒙古的鐵騎?”夏侯目光一縮。
幾十萬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可見戰鬥力多麽強大。
這一千蒙古鐵騎一出忽必烈的大營就分散開來。
蒙古騎兵的作戰方法就是和敵人保持一段距離,以弓箭遠程殺敵,對機動性的要求很高,所以,在一馬平川的開闊區域很可怕,但攻城戰就不行了。
“咻咻咻~”
一支支箭矢如飛蝗向夏侯射來。
一波幾百支箭矢,這一千蒙古騎兵分三波,一波接一波。
夏侯隻覺四麵八方密密麻麻的箭矢射來,而一支箭矢之後又緊跟著一支箭矢,一般人如此處境怕已絕望了。
“這些韃子幾乎已把騎射發揮到了極致,難怪幾十萬韃子就可橫掃歐亞大陸。”夏侯暗忖。
當下,夏侯邊在這密集箭雨中左閃右避,邊揮起手中木劍。
憑著驚人的身法,夏侯避開了十之八九的箭矢,剩下的箭矢則被他手中的木劍擋下。
~
一千蒙古騎兵,與夏侯保持著七八十米的距離,圍繞著夏侯,邊以雙腿控馬,邊張弓射箭,其中更有幾個射雕者。
見奈何不了夏侯,這一千蒙古騎兵都大驚失色。
忽必烈的大營中,一個高台上,忽必烈,金輪法王等幾人在遠遠地看著,見一千蒙古騎兵都奈何不了夏侯,無不駭然。
且說圍攻夏侯的這一千蒙古騎兵,都心神大亂。
“怎麽會這樣?”
“我們可是草原上的勇士,我們是戰無不勝的。”
“我們一千騎竟殺不了一個人?”
“這不是人,是鬼神。”
“人不可能強大到這種程度,絕對是鬼神。”
此刻,夏侯把速度發揮到了極致,他整個人身後幻化出一個個殘影,如鬼似魅。
當夏侯的速度全開,近距離的情況下,千裏馬也比不上。
須臾,夏侯已接近了一個蒙古騎兵。
卻見,夏侯隻一劍,他麵前這騎在高頭大馬上的蒙古騎兵就斷了一條手筋和一條腳筋。
被挑斷一條手筋和一條腳筋,這蒙古人也就廢了。
夏侯的身法快,手中的木劍卻更快。
短短時間,幾十個蒙古人斷了手筋和腳筋,從戰馬上摔下,運氣不好的被馬蹄踐踏而死。
“從馬背上長大,死於馬蹄的踐踏,也算死得其所。”夏侯心道。
這時,遠遠的一個青年快馬趕來。
這青年一身漢人裝扮,英武俊朗,手持一柄三尺劍,騎術精湛。
這青年的武功不俗,雖未臻先天,但比之全真六子卻也差不了多少了,以他的年紀,很了不起了。
對付這一千蒙古騎兵,夏侯一人足矣,這青年來幫夏侯,也稍稍為夏侯分擔了些壓力。
“耶律齊來助兄台一臂之力。”
原來,這個來幫夏侯的青年就是耶律齊。
在原著中,耶律齊也是個比較重要的配角。
耶律齊師從全真教的老頑童周伯通,他天賦不差,周伯通沒用心傳授他武學,而他又年紀輕輕,武學造詣已直追全真六子了。
隨著耶律齊來幫忙,蒙古騎兵的死傷更大了。
又過了一會兒,成千上萬的人馬從忽必烈大營而出。
“走!”夏侯與耶律齊見好就收。
若忽必烈的大軍盡出,而夏侯和耶律齊又戀戰,要全身而退就難了。
夏侯和耶律齊離開,蒙古大軍追了一段也就迴大營了。
~
襄陽城頭,郭靖和黃蓉並肩而立。
“蒙古大營那邊好像有些騷亂。”郭靖。
“小心有詐,或許是韃子的引蛇出洞之計。”黃蓉沉聲說。
“看上去像是在進行戰鬥,蒙古一方出動了成千上萬人,若與之為敵的好像就一兩個人。”郭靖舉目遠眺。
“就是七公和我爹這樣的高手,一兩個人也敵不過成千上萬的蒙古大軍。”黃蓉說。
“如此說來,定然是計了。”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我們兵力不足,還是不要冒險為好,萬一損兵折將,這襄陽可就守不住了。”黃蓉說。
“蓉兒說得對,守住襄陽為重。”郭靖一臉凝重地點頭。
(本章完)
夏侯已追上了尹克西。
尹克西沒了兵器,手無寸鐵,對付他比較容易。
“不要殺我。”尹克西求饒。
夏侯麵無表情,手中的木劍卻沒有半點猶豫。
對於一個劍客來說,手中之劍為什麽而揮動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而對夏侯來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既然他擁有了強大的力量,又處於這樣一個亂世,就肩負一些責任,應該力所能及地幫一下漢人。
南宋雖然腐敗,好歹是漢人當權,若是韃子統治中原,漢人會有好日子過?
曆史已給了答案,所以,夏侯會盡力改變。
殺了一個尼摩星還不夠。
劍氣如虹,木劍在虛空中化為匹練。
一滴鮮血落地,這柄木劍下的亡魂又多了一個。
尹克西瞪大了眼,右手捂著咽喉,目光渙散,生機泯滅。
尹克西,卒!
“能讓我動用一成功力,你也可以自傲了。”夏侯看向尹克西的屍體,淡淡說。
這時,金輪法王和瀟湘子二人已逃入忽必烈的大營了。
“要不要闖入忽必烈的大營?”夏侯在考慮。
正當夏侯在考慮,卻又一大群蒙古騎兵從忽必烈的大營內殺出,向他這兒而來。
蒙古人生活於大漠,是個在馬背上的民族,因此,精於騎射。
這次,忽必烈率兵十萬南下,有兩三萬的蒙古騎兵,七八萬的雜軍。
自從鐵木真一統蒙古,滅金國,滅西夏,滅西遼,幾次西征,橫掃歐亞大陸,滅掉幾十個國家,征服幾百個民族,因此,蒙古的附庸很多。
蒙古的總人口並不是太多,目前好像也就一百萬人口左右,排除掉老弱婦孺,還有多少?就算五十萬大軍好了,分散於歐亞大陸各地,在華夏的能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
忽必烈不可能率十萬或幾十萬蒙古人南下,他所率的十萬大軍中大部分是各民族組成的,有漢人,也有西域人,還有昆侖奴。
此刻,一群彪悍的騎兵從忽必烈大營而出,人數一千人。
“蒙古的鐵騎?”夏侯目光一縮。
幾十萬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可見戰鬥力多麽強大。
這一千蒙古鐵騎一出忽必烈的大營就分散開來。
蒙古騎兵的作戰方法就是和敵人保持一段距離,以弓箭遠程殺敵,對機動性的要求很高,所以,在一馬平川的開闊區域很可怕,但攻城戰就不行了。
“咻咻咻~”
一支支箭矢如飛蝗向夏侯射來。
一波幾百支箭矢,這一千蒙古騎兵分三波,一波接一波。
夏侯隻覺四麵八方密密麻麻的箭矢射來,而一支箭矢之後又緊跟著一支箭矢,一般人如此處境怕已絕望了。
“這些韃子幾乎已把騎射發揮到了極致,難怪幾十萬韃子就可橫掃歐亞大陸。”夏侯暗忖。
當下,夏侯邊在這密集箭雨中左閃右避,邊揮起手中木劍。
憑著驚人的身法,夏侯避開了十之八九的箭矢,剩下的箭矢則被他手中的木劍擋下。
~
一千蒙古騎兵,與夏侯保持著七八十米的距離,圍繞著夏侯,邊以雙腿控馬,邊張弓射箭,其中更有幾個射雕者。
見奈何不了夏侯,這一千蒙古騎兵都大驚失色。
忽必烈的大營中,一個高台上,忽必烈,金輪法王等幾人在遠遠地看著,見一千蒙古騎兵都奈何不了夏侯,無不駭然。
且說圍攻夏侯的這一千蒙古騎兵,都心神大亂。
“怎麽會這樣?”
“我們可是草原上的勇士,我們是戰無不勝的。”
“我們一千騎竟殺不了一個人?”
“這不是人,是鬼神。”
“人不可能強大到這種程度,絕對是鬼神。”
此刻,夏侯把速度發揮到了極致,他整個人身後幻化出一個個殘影,如鬼似魅。
當夏侯的速度全開,近距離的情況下,千裏馬也比不上。
須臾,夏侯已接近了一個蒙古騎兵。
卻見,夏侯隻一劍,他麵前這騎在高頭大馬上的蒙古騎兵就斷了一條手筋和一條腳筋。
被挑斷一條手筋和一條腳筋,這蒙古人也就廢了。
夏侯的身法快,手中的木劍卻更快。
短短時間,幾十個蒙古人斷了手筋和腳筋,從戰馬上摔下,運氣不好的被馬蹄踐踏而死。
“從馬背上長大,死於馬蹄的踐踏,也算死得其所。”夏侯心道。
這時,遠遠的一個青年快馬趕來。
這青年一身漢人裝扮,英武俊朗,手持一柄三尺劍,騎術精湛。
這青年的武功不俗,雖未臻先天,但比之全真六子卻也差不了多少了,以他的年紀,很了不起了。
對付這一千蒙古騎兵,夏侯一人足矣,這青年來幫夏侯,也稍稍為夏侯分擔了些壓力。
“耶律齊來助兄台一臂之力。”
原來,這個來幫夏侯的青年就是耶律齊。
在原著中,耶律齊也是個比較重要的配角。
耶律齊師從全真教的老頑童周伯通,他天賦不差,周伯通沒用心傳授他武學,而他又年紀輕輕,武學造詣已直追全真六子了。
隨著耶律齊來幫忙,蒙古騎兵的死傷更大了。
又過了一會兒,成千上萬的人馬從忽必烈大營而出。
“走!”夏侯與耶律齊見好就收。
若忽必烈的大軍盡出,而夏侯和耶律齊又戀戰,要全身而退就難了。
夏侯和耶律齊離開,蒙古大軍追了一段也就迴大營了。
~
襄陽城頭,郭靖和黃蓉並肩而立。
“蒙古大營那邊好像有些騷亂。”郭靖。
“小心有詐,或許是韃子的引蛇出洞之計。”黃蓉沉聲說。
“看上去像是在進行戰鬥,蒙古一方出動了成千上萬人,若與之為敵的好像就一兩個人。”郭靖舉目遠眺。
“就是七公和我爹這樣的高手,一兩個人也敵不過成千上萬的蒙古大軍。”黃蓉說。
“如此說來,定然是計了。”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我們兵力不足,還是不要冒險為好,萬一損兵折將,這襄陽可就守不住了。”黃蓉說。
“蓉兒說得對,守住襄陽為重。”郭靖一臉凝重地點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