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立有皇太弟,李璟登位之初就將之寫入了詔書之中,為天下所知,很可能在當年的皇位爭奪之中他得到了李景遂或是這一派力量的強大支持,詔書就是兩派聯盟以奪帝位的象征!此時南唐至少在表麵上顯得極為強大,燕王李景遂的身邊也定會有一幫以他為主的勢力,當日品茶之會便可見一斑,此時極有可能是這股勢力讓李璟感受到了威脅,或者說他心中反悔並不願意將皇位傳給李景遂了,而杖責李從嘉讓其入軍營再隨吳王出征這一係列舉動的目標正是皇太弟!
吳王李景遂有威國公宋齊丘一派的支持,自己也頗具軍事才能,可這些未必就能與以皇太弟為中心的勢力相抗衡,李璟想要不傳位與李景遂絕不會自己為之,因為那樣他便會自食其言,失信天下。如此假手吳王李弘冀就成了唯一的選擇,李從嘉成年之後外封一方也會變成一股不容小視的實力,以他的性格又沒有帝王之誌,就很容易成為各方拉攏的對象,平日裏皇太弟與六皇子關係頗為相善,這使得李璟絕不願意李從嘉會站在皇太弟一方,必須要提前加以安排!
讓他跟隨李弘冀出征使得將來兄弟二人的勢力能夠有所聯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吳王再多用些手段就能將李從嘉綁在自己日後與皇太弟李景遂爭奪皇權的戰車之上,以增加他的成算!李從嘉越是往深裏想就越覺得自己的判斷沒錯,父皇這是拿他當作棋子了,放在從前以六皇子的性格說不得在李璟的授意之下就會傾向於吳王李弘冀,但他們還是算錯了,錯的非常厲害,現在的李從嘉早已物是人非!
既然心有雄霸之誌隻會將一切當作棋子,又怎能為人所用,不過倘若自己猜測屬實就可以將計就計,任你吳王李弘冀如何與皇太弟李景遂相爭我隻做得利的漁翁。當然這個推測還有待於自己去加以證實,你們不是怕我與皇太弟相交過密嗎?我就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反正本皇子現在會的就是裝傻充愣,等你們看不過去出來提醒我的時候就能證明這個猜測到底是否屬實,在那之前不妨由你們擺布了。
現在還不知道父皇會讓自己去何處軍營,想來應該多以禁軍為主,李從嘉在軍中可沒有什麽熟人,想要在一兩個月內建立自己的班底顯然是不切實際的,他真那樣做了反而會招人所忌,當是以熟悉軍務為主。不過不招人所忌他也有初步建立班底的辦法,誰叫本皇子人長得帥更是聰明伶俐了,有親娘疼的孩子是多麽的幸福。
事情還要計劃的周詳一些,曆史上當李從嘉聽說大哥李弘冀要取他性命之時可是嚇得不敢以皇子自居隻稱“鍾廬隱士”,想來這膽子當是不大的,一般而言膽子不大的人都比較怕死,既然怕死到了戰陣之上就要多找一些武藝高強的精銳士卒護衛,自己對軍中之事一竅不通,那麽為了保住小命就隻能求母後了,大哥得知亦不會生疑。
將一切計議停當之後李從嘉方才出了書房,然後整個下午都是一副愁眉不展長籲短歎的模樣,流珠等人問之便隻是搖頭歎息卻無任何言語,鍾皇後得知他是李弘冀來後方才這副神情自然要加以過問。
“母後,兒臣犯錯被父皇責打心甘情願,身入軍營雖是又苦又累卻也能忍受,可今日大哥言及父皇竟要孩兒與大哥一道討伐楚國,娘你最知道孩兒了,這打打殺殺之事可是一竅不通。到了那戰陣之上瞬息萬變,萬一,哎~”麵對母後的詢問,李從嘉一臉的愁苦之像。
“我道何事,卻原來如此,此事為娘亦有所聞,從嘉你今年已經十五,不再是往日那個頑童而是男人丈夫,你父皇此舉也算苦心孤詣,你還要細心體察才是,想來明年外封為王不通兵家之事你何以鎮的住地方?觀你大哥如今便知此舉不差,那楚國已然式微,我大唐此番發兵必可秋風掃落葉,你有你大哥在旁又有何所懼?”鍾皇後聞言微微一笑言道,當年她便曾助夫君登上皇位,是一位極有政治眼光的婦人,對楚國一戰的形勢看得頗為通透,此事對李從嘉外封亦有好處,這個兒子的心思他豈能不知?因此隻是好言相勸加以寬慰。
“娘說的自然是道理,可戰事一起大哥又是先鋒之責未必就能……孩兒身邊又隻有趙龍一人,這……”李從嘉聞言心道要不怎麽咱娘可以當皇後,這一番見識絕非尋常婦人家可以想到,但自己的目的也是要達到的,因此又是做出一番左右為難的樣子言道。
“你這孩子,不過說的也有道理,為娘應該為你考量才是,好了,此事不用放在心上,一切自會安排妥當,重光,你父皇對你頗為看重你亦要好好用心才是。”這個高大英俊的孩子膽子卻是如此之小讓鍾皇後頗有些好笑,不過轉念一想他自幼在深宮之中如今忽然要上戰陣害怕也是難免,再說兒子所言不無道理,自己還是要好好計較一番。
“母後如此說兒臣就放心了,一聽遵從母後教誨。”話說到這個份上李從嘉自然不便再說什麽,隻是言語之中頗有些言不由衷。
鍾皇後見愛子形狀隻是微微搖頭,這也的確符合他的性格,有些事情自己再如何開解也不及實踐有效,說不得曆練之後他的柔弱之處便能得到改變,反正自己能做的就是多安排人手讓兒子安心便是。
此時李從嘉真實的想法自然與表麵上不符,如果隨大哥出征他還要想方設法安其之心,讓吳王與父皇覺得他對皇權之事根本無欲無求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如何行之怕是要從自己的長處入手了。
曆史上對南唐後主的藝術才能可是評價極高,工音律,善詞曲,有人言道“做個才子真絕代,可惜身在帝王家。”可謂極致盡矣,而清末民初的大國學家王國維亦有點評,“觀溫飛卿之詞、句秀,韋端己之詞,骨秀,李後主之詞,神秀。”的確是讚譽有加!
那韋端己乃唐朝大詩人韋莊的六世孫,對普通人而言可能還不太熟悉,溫飛卿之名便是如雷貫耳了,詞之一道可粗分為豪放派與婉約派,前者以蘇東坡辛棄疾為代表,赤壁懷古千古絕唱,李從嘉在清風樓借用的永遇樂亦是上佳之作,詞曲往往直抒胸臆寫盡男兒英雄本色。後者則以柳永等人為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纏綿悱惻無盡溫柔,細膩之處精雕細刻詞語精美!
婉約派之內又有花間一派,以辭藻華麗著稱,溫飛卿即溫庭筠,又號溫八叉,亦是風流才子,更是此中殿堂級人馬,和寫出“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李商隱合稱“溫李”。其菩薩蠻、小重山乃傳世經典,李煜得到的評價能在此人之上足見其才,其實他也是花間一派,隻不過後來國破家亡再無複之前的風格了。
既然工於詩詞便以此處做文章,弘曆那斯還能編個四庫全書,難得穿越一把李從嘉也要為後人留下些精神財富,觀後世全唐詩散佚頗多很是遺憾,如今自己卻有很大的便利將之盡數補之,致力與此不僅可以韜光養晦與今時更能流芳百世與後人豈不一舉兩得?再言他最為欣賞的英雄人物是為孫子兵法做過序的,自己編出全唐詩也算是像偶像致敬了。
思前想後李從嘉覺得此舉極為妥當亦是符合自己的性情身份,當然具體實施還要等到楚國之戰後,而母後辦事的效率可謂極高,不過兩天時間就命趙龍為他組織了十五人的衛隊,皆乃軍中百戰精銳!
吳王李景遂有威國公宋齊丘一派的支持,自己也頗具軍事才能,可這些未必就能與以皇太弟為中心的勢力相抗衡,李璟想要不傳位與李景遂絕不會自己為之,因為那樣他便會自食其言,失信天下。如此假手吳王李弘冀就成了唯一的選擇,李從嘉成年之後外封一方也會變成一股不容小視的實力,以他的性格又沒有帝王之誌,就很容易成為各方拉攏的對象,平日裏皇太弟與六皇子關係頗為相善,這使得李璟絕不願意李從嘉會站在皇太弟一方,必須要提前加以安排!
讓他跟隨李弘冀出征使得將來兄弟二人的勢力能夠有所聯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吳王再多用些手段就能將李從嘉綁在自己日後與皇太弟李景遂爭奪皇權的戰車之上,以增加他的成算!李從嘉越是往深裏想就越覺得自己的判斷沒錯,父皇這是拿他當作棋子了,放在從前以六皇子的性格說不得在李璟的授意之下就會傾向於吳王李弘冀,但他們還是算錯了,錯的非常厲害,現在的李從嘉早已物是人非!
既然心有雄霸之誌隻會將一切當作棋子,又怎能為人所用,不過倘若自己猜測屬實就可以將計就計,任你吳王李弘冀如何與皇太弟李景遂相爭我隻做得利的漁翁。當然這個推測還有待於自己去加以證實,你們不是怕我與皇太弟相交過密嗎?我就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反正本皇子現在會的就是裝傻充愣,等你們看不過去出來提醒我的時候就能證明這個猜測到底是否屬實,在那之前不妨由你們擺布了。
現在還不知道父皇會讓自己去何處軍營,想來應該多以禁軍為主,李從嘉在軍中可沒有什麽熟人,想要在一兩個月內建立自己的班底顯然是不切實際的,他真那樣做了反而會招人所忌,當是以熟悉軍務為主。不過不招人所忌他也有初步建立班底的辦法,誰叫本皇子人長得帥更是聰明伶俐了,有親娘疼的孩子是多麽的幸福。
事情還要計劃的周詳一些,曆史上當李從嘉聽說大哥李弘冀要取他性命之時可是嚇得不敢以皇子自居隻稱“鍾廬隱士”,想來這膽子當是不大的,一般而言膽子不大的人都比較怕死,既然怕死到了戰陣之上就要多找一些武藝高強的精銳士卒護衛,自己對軍中之事一竅不通,那麽為了保住小命就隻能求母後了,大哥得知亦不會生疑。
將一切計議停當之後李從嘉方才出了書房,然後整個下午都是一副愁眉不展長籲短歎的模樣,流珠等人問之便隻是搖頭歎息卻無任何言語,鍾皇後得知他是李弘冀來後方才這副神情自然要加以過問。
“母後,兒臣犯錯被父皇責打心甘情願,身入軍營雖是又苦又累卻也能忍受,可今日大哥言及父皇竟要孩兒與大哥一道討伐楚國,娘你最知道孩兒了,這打打殺殺之事可是一竅不通。到了那戰陣之上瞬息萬變,萬一,哎~”麵對母後的詢問,李從嘉一臉的愁苦之像。
“我道何事,卻原來如此,此事為娘亦有所聞,從嘉你今年已經十五,不再是往日那個頑童而是男人丈夫,你父皇此舉也算苦心孤詣,你還要細心體察才是,想來明年外封為王不通兵家之事你何以鎮的住地方?觀你大哥如今便知此舉不差,那楚國已然式微,我大唐此番發兵必可秋風掃落葉,你有你大哥在旁又有何所懼?”鍾皇後聞言微微一笑言道,當年她便曾助夫君登上皇位,是一位極有政治眼光的婦人,對楚國一戰的形勢看得頗為通透,此事對李從嘉外封亦有好處,這個兒子的心思他豈能不知?因此隻是好言相勸加以寬慰。
“娘說的自然是道理,可戰事一起大哥又是先鋒之責未必就能……孩兒身邊又隻有趙龍一人,這……”李從嘉聞言心道要不怎麽咱娘可以當皇後,這一番見識絕非尋常婦人家可以想到,但自己的目的也是要達到的,因此又是做出一番左右為難的樣子言道。
“你這孩子,不過說的也有道理,為娘應該為你考量才是,好了,此事不用放在心上,一切自會安排妥當,重光,你父皇對你頗為看重你亦要好好用心才是。”這個高大英俊的孩子膽子卻是如此之小讓鍾皇後頗有些好笑,不過轉念一想他自幼在深宮之中如今忽然要上戰陣害怕也是難免,再說兒子所言不無道理,自己還是要好好計較一番。
“母後如此說兒臣就放心了,一聽遵從母後教誨。”話說到這個份上李從嘉自然不便再說什麽,隻是言語之中頗有些言不由衷。
鍾皇後見愛子形狀隻是微微搖頭,這也的確符合他的性格,有些事情自己再如何開解也不及實踐有效,說不得曆練之後他的柔弱之處便能得到改變,反正自己能做的就是多安排人手讓兒子安心便是。
此時李從嘉真實的想法自然與表麵上不符,如果隨大哥出征他還要想方設法安其之心,讓吳王與父皇覺得他對皇權之事根本無欲無求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如何行之怕是要從自己的長處入手了。
曆史上對南唐後主的藝術才能可是評價極高,工音律,善詞曲,有人言道“做個才子真絕代,可惜身在帝王家。”可謂極致盡矣,而清末民初的大國學家王國維亦有點評,“觀溫飛卿之詞、句秀,韋端己之詞,骨秀,李後主之詞,神秀。”的確是讚譽有加!
那韋端己乃唐朝大詩人韋莊的六世孫,對普通人而言可能還不太熟悉,溫飛卿之名便是如雷貫耳了,詞之一道可粗分為豪放派與婉約派,前者以蘇東坡辛棄疾為代表,赤壁懷古千古絕唱,李從嘉在清風樓借用的永遇樂亦是上佳之作,詞曲往往直抒胸臆寫盡男兒英雄本色。後者則以柳永等人為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纏綿悱惻無盡溫柔,細膩之處精雕細刻詞語精美!
婉約派之內又有花間一派,以辭藻華麗著稱,溫飛卿即溫庭筠,又號溫八叉,亦是風流才子,更是此中殿堂級人馬,和寫出“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李商隱合稱“溫李”。其菩薩蠻、小重山乃傳世經典,李煜得到的評價能在此人之上足見其才,其實他也是花間一派,隻不過後來國破家亡再無複之前的風格了。
既然工於詩詞便以此處做文章,弘曆那斯還能編個四庫全書,難得穿越一把李從嘉也要為後人留下些精神財富,觀後世全唐詩散佚頗多很是遺憾,如今自己卻有很大的便利將之盡數補之,致力與此不僅可以韜光養晦與今時更能流芳百世與後人豈不一舉兩得?再言他最為欣賞的英雄人物是為孫子兵法做過序的,自己編出全唐詩也算是像偶像致敬了。
思前想後李從嘉覺得此舉極為妥當亦是符合自己的性情身份,當然具體實施還要等到楚國之戰後,而母後辦事的效率可謂極高,不過兩天時間就命趙龍為他組織了十五人的衛隊,皆乃軍中百戰精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