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李從嘉依舊早起鍛煉身體之後方去勤學殿用功,在九龍玉佩的溫養這下原本孱弱的體格正在以一種近乎飛快的速度改變,而在這時代後世那個老道士傳授的吐納心法似乎也更具靈效,這些發現都讓李從嘉心中歡喜,有了強健的體格他才有足夠的精力去謀求自己今世的大計,不管前途如何錯綜複雜眼前的開頭還算不錯了。


    今日沒有朝會馮延巳和高越兩位先生來得很早,先是檢查了李從嘉的罰書,看來還比較滿意,高先生對六皇子勉勵了一番,其實以二人的見識就算劉彥青模仿李從嘉筆跡如何相似卻總能看出一些端倪,不過這給皇子上課當然與平常不同,雖也要從嚴但亦需有度。加上昨日高越那是一時興起沒有顧及殿下乃是大病初愈,如今見他態度依然極為恭敬這些小小的作弊之處他再抓住不放就有些不近人情了。


    今日所講乃是論語,馮延巳主講高越輔之,要說這兩位當今名士在教書上還是極有見地的,語意精到,講解深刻,彼此之間的配合也極為默契,李從嘉聽得認真無比,這些知識在後世是絕對聽不到如此精細的講解的,可能之前的他對此並不感興趣,但如今他卻需要盡快的加以汲取其中對自己有利的部分!這聽者用心講者就更為進入狀態,時間在兩位大儒的高談闊論中很快流淌,不覺一個多時辰已過。


    正課授完有感於六皇子從未有過的勤學態度,二位學士又談了一些當今天下形勢,這讓李從嘉更是興趣盎然,南唐不是後世,坐在家中打開電腦天下之事盡在眼中耳中,此時消息的傳遞是十分閉塞的,北地的一些大事都要經過月半才能傳到金陵,有些事情不記錄在案李從嘉想看也看不到,至於記憶之中的曆史更隻有大略甚至還對不上號,比如今年正月郭威方才建立周朝號周世祖李從嘉便半點不知。


    既然立誌於雄霸天下那麽對形勢的掌控就是重中之重,由此亦可知兩位名士的談論對於李從嘉而言是多麽重要的獲取信息的途徑!五代十國隻是曆史上對於這一時期的一個統稱,在唐保大九年閩國已經為唐所滅,楚國也是苟延饞喘就在今年便將納入大唐的疆域之中。和後周一樣北方劉崇在正月占據河東十二州建立北漢改名劉昊之後稱神武皇帝,此時在華夏大地上共有後周、北漢、定難、後蜀、南平、吳越、南漢、大理,以及越南之處的越吳等九個割據勢力。


    在這九大勢力之中最為強大的無疑是繼承了後漢所有疆土的後周,其次便為南唐,後周強在兵事,世祖郭威算得上有雄主之姿,而南唐強在經濟文化,隱隱間便為華夏正統,不要小看這個虛名它對於士子文人的殺傷力是很大的,不斷會有當今名流遷居而來就是其中一個表現,這些人裏未必全是人才但基數大了選擇的空間也會更大。


    後世李從嘉讀南唐史之時知道在保大九年滅楚之後南唐的疆域將會達到極盛,可也正是由於此戰耗盡了多年以來的積累,所謂的繁盛不過是表象,不久後和南漢的宜章之戰便以失敗而告終,可惜中主李璟尤不知收斂,生活上極盡奢華,戰略上更是失當,這才會有燕敬權的兵敗被擒以及之後周柴榮禦駕親征的淮南之戰!倒不是說南唐不主動進攻後周就不會進攻淮南,可正確的戰略是建立在實力基礎上的,以南唐滅楚之後的形勢積蓄國力合縱連橫才應是最為正確的。


    楚地一戰以李從嘉眼下的身份地位根本不會有他的份,也就談不上加以阻止,他要謀求的是之後,最好可以影響父皇不要有派燕敬權出兵之舉,可以將後周征討江淮的時間稍稍拖延,那麽自己就能有更大的空間謀求淮南之地,說不定機會到來更可以有別的作為,真正逼到頭上李世民可以做的事情他李從嘉一樣可以,皇權之中哪有人情?


    待得二位先生誌得意滿的離開之後李從嘉則與劉彥青二人繼續聊了起來。清淮節度使劉仁贍大人武人一個,那字是寫的難上桌麵,很多文書都有這個兒子代勞,因此劉彥青對於江淮一帶的民生軍情都是極為熟悉,李從嘉誌在此間怎能沒有興趣,借口則是表哥鍾瑞年相問,因為之前的他是絕對不會關心這些的,現在還不是讓人覺察到自己改變的時候,而與鍾瑞年同樣相熟的劉彥青對此倒沒有疑心,見殿下問起他自然知無不言,這些原本就是他的長處更是表現的機會。


    在劉彥青詳細的解說下李從嘉了解到此時淮南的情況還算說得過去,經過徐炫的整治之後民生較為安定,清淮節度使劉仁贍雖無赫赫戰功,但守成很是盡職。至於南唐後來衰敗的原因是多樣的,江淮之敗,朝中黨爭,更重要的一點就是缺少人才,像徐鉉這樣的有能之士都被讒言所害而罷官,至於軍事人才方麵就更為欠缺。李從嘉腦海之中也隻有一個林仁肇,看來今後這方麵的工作還得加緊實行。


    談到性起不覺已是午時,李從嘉幹脆命流珠傳來午飯二人就在勤學殿小書房中用餐。而對殿下如此的表現劉彥青更是心中歡喜,自從成為六皇子的伴讀,在他的身上就不可避免的打下了李從嘉的烙印,命運亦與其緊緊聯係在一塊兒,劉彥青可是個心中有誌向之人,因此對於李從嘉的這個轉變就算是為了鍾瑞年他也是樂意見到的。身為下屬誰不願意自己的主上有雄心壯誌,詩詞歌賦寫的再好也隻是虛名。


    吃過午飯二人談性不減,通過與劉彥青的交流李從嘉腦海之中已經有了淮南之地的初步印象,今天的收獲可謂巨大,說道人才,眼前的劉彥青也能算得上,也許現在的他還缺少閱曆和見識,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身為自己的伴讀他的地位和流珠相似,在忠心方麵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而對於現在的李從嘉而言這才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他的很多計劃都隻能一步步在暗中進行,能否信任是第一個要考量的。


    這邊還在高談闊論,外間卻有小黃門前來傳旨言道陛下召見六皇子,速去勤政殿外等候,李從嘉自然不敢有違心中卻是一動,來到此世自己終於要見到父皇了。曆史上對於南唐中主李璟的評價並不高,說他窮奢極侈耗盡了南唐的國力,胸懷大誌卻又無與之相應的才能,而與後主李煜一般李璟的詞曲也是十分出名的,後世編撰經常將二人的作品放在一處,稱南唐二主詞。


    李從嘉接旨之後又對小黃門問了幾句,言及此時陛下正在勤政殿中與威國公宋齊丘、兵部尚書陳覺及皇太弟李景遂議事,這個陣容想來當與楚國一戰有關!在李從嘉看來父皇的窮奢極恀是有的,他這個六皇子所用的便溺之物都是黃金打造,其他更是數不勝數,可到底是否誌大才疏卻還需要自己親見去加以判斷,當下也不再多想,帶著劉彥青便離開勤學殿忘勤政殿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龍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淩夫(書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淩夫(書坊)並收藏五代龍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