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人走漏風聲,導致朱由校抓捕後金使者的行動失敗。憤怒的朱由校帶人衝到了城門,想要問詢守城士兵是否發現可疑人員的行蹤。但所有的守城士兵,都給了皇上統一的標準答案:“小人奉命守城,不曾發現異常。”
這些士兵迴答的語氣之輕鬆,表情之淡定,仿佛這一切都與自己無關。他們還好心的向皇上建議,有什麽事可以向總兵大人詢問,要不問問大同府衙也行。見到朱由校又帶人衝向總兵府後,守城士兵都長出了一口氣,悄悄放下了緊握的兵刃。
守城士兵知道這些自稱來自宣府的衛所兵,背景肯定不簡單似乎得罪不起。但總兵大人早就說了,有什麽事他兜著,讓他們別害怕。還嚴令守城士兵,如無他的將令,不得放這些宣府衛兵出城,違令者,斬。
去總兵府的路上,鍾迅不解地問朱由校:“皇上,您剛才為何不下令直接衝出城門?那些後金人肯定跑不遠。隻要通知城外的弟兄配合,說不定能將他們攔截住。”
朱由校咬了咬嘴唇緩緩說道:“鍾迅,你難道沒發現,今日守城士兵多了許多嗎?平日裏,守城士兵標配是一百五十人。你看看今天光城門口哪兒就站了多少人?黑壓壓的一大片。如果估計沒錯,這是按照戰時標準進行的準備。”
鍾迅想了想皺著眉頭道:“皇上,難道這些大同士兵要防備的是我們?這是何道理?”
“是啊,朕也想不出是何道理,為免意外,所以才帶著你們撤退。我們這就去總兵府問明白。”朱由校向來堅定的語氣中,竟然多了一絲說不出的無奈。
“這…皇上,這些士兵竟然敢不聽您的命令?反了他們了。微臣這就找他們去。”鍾迅頓時醒悟,情緒激動地說道。
朱由校卻好像沒聽見似的,自言自語地說:“如果邊軍真的聽皇上的命令,那就好了。可惜,這是不可能的。邊軍以總兵為尊,不聽朝廷號令的事又不是一兩次了。因為隻有總兵才能給他們帶來榮華富貴,至於皇上,誰在乎。還有別忘了,我們現在的身份是宣府衛所兵。
邊軍和朝廷裏的人,都是一個德行。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根本不在乎其他的事。鍾迅,你真的以為,朕這個皇上可以為所欲為?你錯了,朕現在能指揮的,隻有皇家衛隊的這七百士兵。其餘士兵,朕是指揮不動的。”
……………………………………………………………………………………………
鍾迅緊皺雙眉道:“皇上,這怎麽可能?從草原迴來後,我們不是還有四萬五千人馬?”
朱由校搖搖頭苦笑著說:“孫承宗帶走了三萬人去遼東,你知道原因嗎?這是因為朕不得不給。孫經略雖然是朕的老師,其忠義不用懷疑。但他出自東林,與東林內部關係很深。目前遼東之事,必須依靠東林的事還有很多,比如錢糧輜重的供應。
如果朕把這三萬人帶迴京城,東林的人會寢食難安。這些人,從來就不會把大明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們隻會在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當他們感覺受到威脅之時,必定用遼東之事作為籌碼,與朕討價還價。你說,朕怎麽還價?朕有什麽資本還價?難道把遼東丟給老奴?”
鍾迅瞪著眼睛,不可思議地說:“皇上,這…您莫非是戲言?”
“戲言?”朱由校撇撇嘴道:“這三萬人還沒有到遼東,就已經被東林一係的將領瓜分完畢,這算是給了東林一個好處吧。孫經略也因此得到了東林的廣泛認同,對其以後守衛遼東幫助莫大。朕不能讓孫經略左右為難,懂了嗎?
剪除了這三萬人的巨大威脅後,朝堂諸公立刻意見統一,一致通過決議,補發了拖欠遼東的軍餉。鍾迅,為了遼東大局,有些事,朕現在不得不妥協,也不能不妥協。
留在草原的還有馬金泉的五千人和建設分院的九千人,因為他們的責任重大,對京城無法構成威脅。因此,京城裏的老爺們,睡覺都能歡快地打著唿嚕。至於衛隊這不到千人的力量,他們根本就沒放在眼裏。別忘了,京城三大營的八萬大軍,指揮權可是在他們手裏。”
鍾迅拽著馬韁的雙手,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雙眼之中充滿了憤怒的血紅,他哆嗦著嘴唇道:“皇上,這些大臣怎能如此?難不成他們竟敢脅迫皇上您?”
朱由校淡淡道:“不,鍾迅,你說錯了,他們從來沒有脅迫朕,甚至很多時候,還會使用苦諫的方式來勸說朕。當然,他們也會用實力告訴朕,應該怎麽做事,應該把事情推向什麽方向。以後,他們的牌坊上會刻上兩個字,名臣。而朕,就是那個立牌坊的人。”
朱由校頓了頓繼續說:“鍾迅,現在遼東軍政已經被東林瓜分完畢,朕想插手會很困難,南直隸就不要妄想。西南一帶雖有強軍,但是距離京城太遠,而且他們的任務也很繁重。所以,朕想到這大同府一帶試試。如今看來,朕也許又會失望。但不管怎樣,先去會會再說。”
……………………………………………………………………………………
莊重威嚴的大同總兵府內,時任大同總兵得知宣府衛所兵到來以後,立刻出門迎接,將皇上帶到了議事廳內。一套標準的禮儀流程做完以後,總兵便眼觀鼻鼻觀心,如老僧坐定一般,站在一側再不言語。
朱由校盯著眼前這個木頭人般的馬姓總兵,心裏已是恨極:金兵乙雖然隻有四句台詞,但好歹也是漏了臉的。你老兄在曆史上沒有留下大名,那便是你能力有限的問題。雖然能力有限,但好歹也是個總兵。難道,什麽事都得等著我問你不成?
拿著毛筆轉了幾圈後,朱由校終於還是決定先開口:“馬總兵,朕想問一下,今日大同城內忽然多了許多士兵巡查,不知是何原因?你們是否又追查到了什麽可疑線索?”
馬總兵甕聲甕氣地答道:“稟皇上,近日宣府衛兵與大同駐軍多有摩擦。末將因此便多派了些士兵巡防。以便就地處置衝突,以免擾民和驚擾聖駕。此乃末將職責之事,還望皇上明察。莫不是今日那些人處事不當,惹得皇上不滿?末將這就去責罰他們。”
朱由校怒極而笑暗罵道:好啊,朕要出去抓人的時候,大同駐軍就巧合地出現在軍營門口攔住去路。朕要去城外搜捕,大同駐軍就刀出鞘弓上弦的把城門堵住。如今一句怕驚擾聖駕,就把所有責任撇得一幹二淨。佩服,佩服啊…
“大同駐軍忠於職守,何錯之有?隻是朕有一事不明。大同駐軍早不來晚不來,偏偏在宣府衛兵有要緊事出營之時,堵住了門口,這是何道理?朕要出城門之時,便有守城士兵告訴朕,讓朕來此處找你,這裏麵又有什麽說法?”朱由校強忍怒意問道。
馬總兵聞言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禮道:“皇上,您說的這些事裏,末將隻知大同駐軍去到宣府衛兵軍營討要說法一事,其餘的末將一概不知。但末將約束部下不利,還請皇上責罰。”
朱由校捏了捏眉頭,盡量用平緩的語氣說道:“也就是說,你認為這些事情,都僅僅是你約束部下不利的原因造成的?如果朕告訴你,因為你的約束不利,造成了一個極為嚴重的後果。你認為,朕當如何處理?”
………………………………………………………………………………………..
馬總兵這時,卻做出了一個讓朱由校極為意外的舉動。他摘下自己的頭盔,輕輕放在地上道:“皇上,若真有此事。末將唯有解甲歸田而已,以此上報皇恩,下安黎民。”
朱由校喉頭動了幾下,卻一句話都說不出來:這一幕何曾眼熟,朝堂諸公每次都是拍著胸口說,自己一定能做好某事。而把事情辦砸鍋以後,便把爛攤子丟給皇上,自己遞交辭呈一走了之。還美其名曰,迴鄉致仕,不少人居然因此名聲大噪。這特麽什麽道理!!??
朱由校心裏,早有安第斯山脈的無數神獸衝過:自己現在怎麽辦?把這個總兵撤了?用什麽理由?難道說因為他是路人甲,沒有幾句台詞?媽的,昏庸的永遠是皇帝,文臣武將都特麽不是豬哥亮就是飛將軍…
馬總兵這時又拱手道:“皇上,末將是粗人,心裏有幾句話不吐不快,如有冒犯龍顏的地方,還望不要見怪。皇上平定蒙古不臣部落,已是頗有成祖之風。但皇上,您是天子,實在不應該久在邊關。萬一您有個閃失,末將如何向全國臣民交代?
皇上,您在這裏一天,末將麾下士兵一日不敢下馬解刀。大同城內外,士兵們每天如履薄冰戰戰兢兢,每日裏都是如臨大敵頂盔摜甲。皇上,如今各處早有傳言四起。說旦夕之間又有戰端開啟。末將實在難以隱瞞太久,還望皇上明察。”
朱由校聽完,輕輕用指節敲著桌子,不斷迴味馬總兵這句話:這特麽是下了逐客令了啊。勞資貴為大明天子,卻被人下了逐客令,這簡直滑天下之大稽。我明白了,什麽狗屁的成祖之風。你們這是暗示勞資,應該學習成祖打完了仗就迴京城呢。
此戰功勞實在太大,但大同府上下卻沒有撈著好處。借著勞資不願被人騷擾的名號,一個個躲在官衙裏看笑話。怪不得大同府衙被砸了以後,知府隻是上書嚎了兩聲便再無下文。原來都在等著朕給好處,分功勞。媽的,一個個做官都成了精了。
大同兵馬不明原因的四處調動,居然能說成是為了保護朕的安全。還特麽不能隱瞞太久,你們這是拿朕當三歲小孩糊弄啊。笑話,朕在大明軍營內,有大同八萬士兵保護…
想到這裏,朱由校忽然渾身惡寒:等等,大同軍馬調動,城內士兵巡查忽然嚴密,後金使者來訪…這馬總兵難道是東林或者隸屬於朝堂之上的某一派?我明白了,這是想要朝堂之上有人想告訴我,要懂得見好就收,更不要學習明武宗把功勞獨占,否則…
…………………………………………………………………………………………….
朱由校背過身,狠狠咬著手背,胸中似有一團烈火熊熊燃燒:你們這是在逼著朕殺人啊。怎麽,又想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招?又想把一個皇上逼瘋,好成全你們的名節?有些事,你們不要做得太過分了!!!朕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
這時,在門外護衛的鍾迅快步來到朱由校麵前,小聲道:“皇上,代王朱鼐鈞求見。”
這些士兵迴答的語氣之輕鬆,表情之淡定,仿佛這一切都與自己無關。他們還好心的向皇上建議,有什麽事可以向總兵大人詢問,要不問問大同府衙也行。見到朱由校又帶人衝向總兵府後,守城士兵都長出了一口氣,悄悄放下了緊握的兵刃。
守城士兵知道這些自稱來自宣府的衛所兵,背景肯定不簡單似乎得罪不起。但總兵大人早就說了,有什麽事他兜著,讓他們別害怕。還嚴令守城士兵,如無他的將令,不得放這些宣府衛兵出城,違令者,斬。
去總兵府的路上,鍾迅不解地問朱由校:“皇上,您剛才為何不下令直接衝出城門?那些後金人肯定跑不遠。隻要通知城外的弟兄配合,說不定能將他們攔截住。”
朱由校咬了咬嘴唇緩緩說道:“鍾迅,你難道沒發現,今日守城士兵多了許多嗎?平日裏,守城士兵標配是一百五十人。你看看今天光城門口哪兒就站了多少人?黑壓壓的一大片。如果估計沒錯,這是按照戰時標準進行的準備。”
鍾迅想了想皺著眉頭道:“皇上,難道這些大同士兵要防備的是我們?這是何道理?”
“是啊,朕也想不出是何道理,為免意外,所以才帶著你們撤退。我們這就去總兵府問明白。”朱由校向來堅定的語氣中,竟然多了一絲說不出的無奈。
“這…皇上,這些士兵竟然敢不聽您的命令?反了他們了。微臣這就找他們去。”鍾迅頓時醒悟,情緒激動地說道。
朱由校卻好像沒聽見似的,自言自語地說:“如果邊軍真的聽皇上的命令,那就好了。可惜,這是不可能的。邊軍以總兵為尊,不聽朝廷號令的事又不是一兩次了。因為隻有總兵才能給他們帶來榮華富貴,至於皇上,誰在乎。還有別忘了,我們現在的身份是宣府衛所兵。
邊軍和朝廷裏的人,都是一個德行。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根本不在乎其他的事。鍾迅,你真的以為,朕這個皇上可以為所欲為?你錯了,朕現在能指揮的,隻有皇家衛隊的這七百士兵。其餘士兵,朕是指揮不動的。”
……………………………………………………………………………………………
鍾迅緊皺雙眉道:“皇上,這怎麽可能?從草原迴來後,我們不是還有四萬五千人馬?”
朱由校搖搖頭苦笑著說:“孫承宗帶走了三萬人去遼東,你知道原因嗎?這是因為朕不得不給。孫經略雖然是朕的老師,其忠義不用懷疑。但他出自東林,與東林內部關係很深。目前遼東之事,必須依靠東林的事還有很多,比如錢糧輜重的供應。
如果朕把這三萬人帶迴京城,東林的人會寢食難安。這些人,從來就不會把大明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們隻會在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當他們感覺受到威脅之時,必定用遼東之事作為籌碼,與朕討價還價。你說,朕怎麽還價?朕有什麽資本還價?難道把遼東丟給老奴?”
鍾迅瞪著眼睛,不可思議地說:“皇上,這…您莫非是戲言?”
“戲言?”朱由校撇撇嘴道:“這三萬人還沒有到遼東,就已經被東林一係的將領瓜分完畢,這算是給了東林一個好處吧。孫經略也因此得到了東林的廣泛認同,對其以後守衛遼東幫助莫大。朕不能讓孫經略左右為難,懂了嗎?
剪除了這三萬人的巨大威脅後,朝堂諸公立刻意見統一,一致通過決議,補發了拖欠遼東的軍餉。鍾迅,為了遼東大局,有些事,朕現在不得不妥協,也不能不妥協。
留在草原的還有馬金泉的五千人和建設分院的九千人,因為他們的責任重大,對京城無法構成威脅。因此,京城裏的老爺們,睡覺都能歡快地打著唿嚕。至於衛隊這不到千人的力量,他們根本就沒放在眼裏。別忘了,京城三大營的八萬大軍,指揮權可是在他們手裏。”
鍾迅拽著馬韁的雙手,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雙眼之中充滿了憤怒的血紅,他哆嗦著嘴唇道:“皇上,這些大臣怎能如此?難不成他們竟敢脅迫皇上您?”
朱由校淡淡道:“不,鍾迅,你說錯了,他們從來沒有脅迫朕,甚至很多時候,還會使用苦諫的方式來勸說朕。當然,他們也會用實力告訴朕,應該怎麽做事,應該把事情推向什麽方向。以後,他們的牌坊上會刻上兩個字,名臣。而朕,就是那個立牌坊的人。”
朱由校頓了頓繼續說:“鍾迅,現在遼東軍政已經被東林瓜分完畢,朕想插手會很困難,南直隸就不要妄想。西南一帶雖有強軍,但是距離京城太遠,而且他們的任務也很繁重。所以,朕想到這大同府一帶試試。如今看來,朕也許又會失望。但不管怎樣,先去會會再說。”
……………………………………………………………………………………
莊重威嚴的大同總兵府內,時任大同總兵得知宣府衛所兵到來以後,立刻出門迎接,將皇上帶到了議事廳內。一套標準的禮儀流程做完以後,總兵便眼觀鼻鼻觀心,如老僧坐定一般,站在一側再不言語。
朱由校盯著眼前這個木頭人般的馬姓總兵,心裏已是恨極:金兵乙雖然隻有四句台詞,但好歹也是漏了臉的。你老兄在曆史上沒有留下大名,那便是你能力有限的問題。雖然能力有限,但好歹也是個總兵。難道,什麽事都得等著我問你不成?
拿著毛筆轉了幾圈後,朱由校終於還是決定先開口:“馬總兵,朕想問一下,今日大同城內忽然多了許多士兵巡查,不知是何原因?你們是否又追查到了什麽可疑線索?”
馬總兵甕聲甕氣地答道:“稟皇上,近日宣府衛兵與大同駐軍多有摩擦。末將因此便多派了些士兵巡防。以便就地處置衝突,以免擾民和驚擾聖駕。此乃末將職責之事,還望皇上明察。莫不是今日那些人處事不當,惹得皇上不滿?末將這就去責罰他們。”
朱由校怒極而笑暗罵道:好啊,朕要出去抓人的時候,大同駐軍就巧合地出現在軍營門口攔住去路。朕要去城外搜捕,大同駐軍就刀出鞘弓上弦的把城門堵住。如今一句怕驚擾聖駕,就把所有責任撇得一幹二淨。佩服,佩服啊…
“大同駐軍忠於職守,何錯之有?隻是朕有一事不明。大同駐軍早不來晚不來,偏偏在宣府衛兵有要緊事出營之時,堵住了門口,這是何道理?朕要出城門之時,便有守城士兵告訴朕,讓朕來此處找你,這裏麵又有什麽說法?”朱由校強忍怒意問道。
馬總兵聞言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禮道:“皇上,您說的這些事裏,末將隻知大同駐軍去到宣府衛兵軍營討要說法一事,其餘的末將一概不知。但末將約束部下不利,還請皇上責罰。”
朱由校捏了捏眉頭,盡量用平緩的語氣說道:“也就是說,你認為這些事情,都僅僅是你約束部下不利的原因造成的?如果朕告訴你,因為你的約束不利,造成了一個極為嚴重的後果。你認為,朕當如何處理?”
………………………………………………………………………………………..
馬總兵這時,卻做出了一個讓朱由校極為意外的舉動。他摘下自己的頭盔,輕輕放在地上道:“皇上,若真有此事。末將唯有解甲歸田而已,以此上報皇恩,下安黎民。”
朱由校喉頭動了幾下,卻一句話都說不出來:這一幕何曾眼熟,朝堂諸公每次都是拍著胸口說,自己一定能做好某事。而把事情辦砸鍋以後,便把爛攤子丟給皇上,自己遞交辭呈一走了之。還美其名曰,迴鄉致仕,不少人居然因此名聲大噪。這特麽什麽道理!!??
朱由校心裏,早有安第斯山脈的無數神獸衝過:自己現在怎麽辦?把這個總兵撤了?用什麽理由?難道說因為他是路人甲,沒有幾句台詞?媽的,昏庸的永遠是皇帝,文臣武將都特麽不是豬哥亮就是飛將軍…
馬總兵這時又拱手道:“皇上,末將是粗人,心裏有幾句話不吐不快,如有冒犯龍顏的地方,還望不要見怪。皇上平定蒙古不臣部落,已是頗有成祖之風。但皇上,您是天子,實在不應該久在邊關。萬一您有個閃失,末將如何向全國臣民交代?
皇上,您在這裏一天,末將麾下士兵一日不敢下馬解刀。大同城內外,士兵們每天如履薄冰戰戰兢兢,每日裏都是如臨大敵頂盔摜甲。皇上,如今各處早有傳言四起。說旦夕之間又有戰端開啟。末將實在難以隱瞞太久,還望皇上明察。”
朱由校聽完,輕輕用指節敲著桌子,不斷迴味馬總兵這句話:這特麽是下了逐客令了啊。勞資貴為大明天子,卻被人下了逐客令,這簡直滑天下之大稽。我明白了,什麽狗屁的成祖之風。你們這是暗示勞資,應該學習成祖打完了仗就迴京城呢。
此戰功勞實在太大,但大同府上下卻沒有撈著好處。借著勞資不願被人騷擾的名號,一個個躲在官衙裏看笑話。怪不得大同府衙被砸了以後,知府隻是上書嚎了兩聲便再無下文。原來都在等著朕給好處,分功勞。媽的,一個個做官都成了精了。
大同兵馬不明原因的四處調動,居然能說成是為了保護朕的安全。還特麽不能隱瞞太久,你們這是拿朕當三歲小孩糊弄啊。笑話,朕在大明軍營內,有大同八萬士兵保護…
想到這裏,朱由校忽然渾身惡寒:等等,大同軍馬調動,城內士兵巡查忽然嚴密,後金使者來訪…這馬總兵難道是東林或者隸屬於朝堂之上的某一派?我明白了,這是想要朝堂之上有人想告訴我,要懂得見好就收,更不要學習明武宗把功勞獨占,否則…
…………………………………………………………………………………………….
朱由校背過身,狠狠咬著手背,胸中似有一團烈火熊熊燃燒:你們這是在逼著朕殺人啊。怎麽,又想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招?又想把一個皇上逼瘋,好成全你們的名節?有些事,你們不要做得太過分了!!!朕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
這時,在門外護衛的鍾迅快步來到朱由校麵前,小聲道:“皇上,代王朱鼐鈞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