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星期的休整和調配,明軍四萬大軍兵分兩路出發,前往察哈爾部的領地西拉木倫河。孫承宗率領兩萬五千人,走右路經赤峰前往西拉木倫中遊的阿魯科爾沁部,而朱由校則帶領一萬五千人,經張家口直撲西拉木倫河下遊的克什克騰部。
五月的草原滿目翠綠,一碧千裏,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曠美絕倫。香花遍野,芳草依依,著實令人心曠神怡。羊、馬、牛、駝,一群群,一片片,或疾馳,或漫遊,像彩霞在天際飄動,又像仙女撒下的無數珍珠、瑪瑙,散落在銀鏈般的河流兩岸。
朱由校靠在勒勒車上,悠哉悠哉地打量著四周的一切。但他緊皺的雙眉中,卻流露出一絲憂慮。
萬曆四十七年(1619),察哈爾部攻占了廣寧城後,明朝以每年送上白銀的方式,換取與察哈爾部的和平,據說前後不下給了百萬兩白銀。雙方還約定共同對抗後金,看在錢的份上,林丹汗倒也信守承諾,確實派出了軍隊作戰。
隻是這個察哈爾部的戰鬥力實在不敢恭維,在1619和1621年兩次被後金打敗,還被抓了不少貴族,後來用了不少牛羊才把人換了迴來。此後林丹汗幹脆把本旗到處挪地方,但就這樣了,他還依然天天叫囂著要統一蒙古各部,恢複蒙元帝國。
此舉成功引來了蒙古各部族仇恨的目光,林丹汗光榮地成為了眾矢之的。結果僅僅幾年時間,察哈爾部就在多重打擊下,從大興安嶺的嫩江平原一帶,一路敗退到山西,丟失了大片領土和人口。
根據後世史書的記載,後金正式攻打察哈爾部應該是在1632年。但老奴為何這次帶著區區五千人,就敢不遠千裏深入草原,幫助科爾沁部攻打林丹汗?老奴開掛了?
擁有廣袤疆域和眾多人口的察哈爾部,也算兵強馬壯,為何碰見老奴的部隊,就跟見了鬼一樣逃竄,幾乎把家底幾乎都敗光了。察哈爾部就是老奴的軟柿子?
朱由校實在看不出,這個擅長逃跑和打劫,並且慣於拋棄無數子民的林丹汗,用什麽來重振蒙古,依靠嘴巴?這倒與後世‘虎踞台灣,雄視大陸’的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據說前幾天有人看見,林丹汗已經遠遁青海而去,又把大片的領土和子民扔到了一邊。因此這才有了明軍遠征西拉木倫河的行動。朱由校不準備把這一帶交給外族來管理。他甚至連外交辭令都想好了,自古以來…
外族有異議?知道啥叫口說無憑不?不信可以看《呂氏春秋》和《淮南子》,裏麵明確記載了西拉木倫河乃“中國六大川”之一,酈道元在《水經注》中也對它有過記載。你外族有比《呂氏春秋》更早的文字記載,朕就服你,不然就別嘰嘰歪歪。
……………………………………………………………………………………..
不過,現在不是想林丹汗如何敗家的時候。愁心事越想越多,既然來到了草原,放開心思好好休息一下才是正理。朱由校看見遍地的牛羊就高興,他甚至還和勤勞的牧民打招唿,牧民則以響亮的吆喝聲迴應,不少膽大的牧民還騎著馬圍著大軍繞圈。
對草原較為熟悉的虎大威,給朱由校介紹了蒙古各部的情況。漢蒙交匯的地方,牧民極少參與到蒙古貴族的軍事行動中。邊軍與蒙古發生衝突時,不少牧民甚至還幫助邊軍作戰。邊軍裏的不少士兵和將領就來自蒙古族。
這些牧民與其說屬於某個蒙古部族,不如說他們根本就是無人管理的蒙古流民,很多牧民甚至根本就是漢人。因此這裏的牧民曆來不怕明朝邊軍,反倒是比較害怕蒙古軍隊。朱由校聞言,便陷入了沉思中。
趁著皇上低頭思考的時候,虎大威小心地問:“皇上,卑職一直想問,為何輜重營裏書記官阮大铖,會跟隨大軍出發,聽說他可不是好人。”
朱由校一聽,就命人把猛如虎叫來,慢慢悠悠地說:“猛如虎,你討厭阮大铖是你的事,為何要讓虎大威來問朕?你如果下次再把人當搶使,朕會把你掛旗杆上放風。去,把阿爾斯楞叫來,朕有話要問他。”
見猛如虎落荒而逃後,朱由校指著周圍一些看熱鬧的蒙古小孩道:“虎大威,打仗不是隻靠刀槍硬拚就可以,有些時候軟刀子更起作用。阮大铖其人私德有虧,根本就不是一個能靠得住的人,但其確實頗有才華。朕需要他寫出話劇的劇本,以為宣傳之用。”
虎大威扣了扣腦袋道:“話劇?昨天聽猛如虎說過,就是唱戲嘛。不過這事趙南星趙大人也可以做啊。聽說趙大人,寫的劇本也是頗有文采。”
朱由校指著虎大威笑道:“你啊,什麽時候可以說出這種文縐縐的話了?告訴你,這衛隊裏就沒幾個是好人,王八蛋倒是挺多。看來這次拿你當槍使的不止猛如虎一個人,算了,以後去了科學院上課,你就會變聰明了。
趙南星寫的劇本,普通百姓很喜歡,因為都是大白話,聽著就明白。可是咱大明還有官吏與世家豪族,寫給這些人看的劇本,就非阮大铖莫屬。朕送你一句話,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部。這是政治的精髓。”
虎大威雖然還是沒聽懂多少,但依然深深低頭表示受教了,借口要去後麵看看牲口,便氣衝衝地找衛隊的那些混蛋,居然拿我當槍使,你們是當我沒腦子嗎?…
……………………………………………………………………………………..
阿爾斯楞的漢話還不靈光,因此馬五作為翻譯也被一起叫了過來,朱由校靠在車幫上問:“阿爾斯楞,朕問你,如果給這些牧民明朝戶籍,你說他們會願意歸附我大明朝嗎?我是指願意為我大明放牧和作戰。”
“嘶”,不僅阿爾斯楞倒吸一口冷氣,馬五也牙疼似的直抽抽。兩人奇怪的表情倒是讓朱由校莫名其妙:怎麽了?這麽做有何不妥嗎?草原上這麽多還沒找到歸宿的牧民和牛羊,不得緊緊抓在手裏,難道還等著科爾沁和老奴來摘果子?
阿爾斯楞激動地嘰哩哇啦說了一大通,滿臉通紅手舞足蹈的樣子,讓朱由校很是擔心,這孩子不會得什麽病了吧。
馬五聽了半天,總算聽明白了,他拱了拱手說道:“皇上,這孩子說,如果真的給予他們這些人大明戶籍,別說為大明放牧和作戰,就是把草原打下來都行。他們很願意成為大明最忠誠的戰士和牧民。”
朱由校奇道:“阿爾斯楞,你怎麽會說這種話?你難道是漢人?…”
阿爾斯楞聞言,沉默了片刻,稚嫩的臉上,多了一絲這個年紀不該有的凝重:“尊敬的皇上,您不知道,殺死最多蒙古人的,是蒙古人自己;每年冬天餓死最多蒙古人的,也是蒙古人自己;搶奪其他部族最多牛羊的,也是蒙古人自己;
每個部族間的仇恨不僅可以延續幾百年,而且永遠也沒有和解的可能,因為每一個蒙古貴族,都夢想成為下一個成吉思汗,於是他們發動了一次又一次戰爭,卻沒人問過我們,是否真的願意作戰;
父親還活著時,曾經告訴我,如果可能就加入大明的軍隊,隻有這樣才能保衛自己的牛羊和家人。漢人至少願意用鐵鍋和糧食來換牛羊和毛皮,而蒙古貴族隻需要用手一指,我們辛苦得來的一切,就會成為他們的財物。”
朱由校聽罷,也陷入了沉默。阿爾斯楞說的這些事,大明土地的山也正在發生,甚至過猶不及。蒙古貴族奪走了貧困牧民的所有,而大明的官紳也奪走了貧困百姓的一切。
大明百姓對於官紳的怨恨,早已成了一堆幹柴,隻需要一顆火星,就能點起衝天烈火。如果自己再不加緊變革,勢必會被這衝天烈火吞沒,被曆史挫骨揚灰…
………………………………………………………………………………
馬五見皇上又陷入了沉思,還以為皇上陷入了動搖之中,畢竟老人說過,‘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於是就繼續小聲進言道:“皇上,這件事,您可要三思啊。這要是萬一混進來了奸細,那可不得了。遼東舊事,不可不防啊。”
朱由校聞言並未急著說話,他將思緒整理了一下說:“馬五,遼東多個城堡確實是被奸細裏應外合攻破的,可這關蒙古牧民什麽事?自己的防範工作沒做好,就不要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奸細曆來都有,又不是隻在遼東才突然出現的。”
皇上的話,讓馬五的眼珠子都快蹦出眼眶了:“皇上,可確實是蒙古人當了奸細啊。”
朱由校擺擺手道:“如果守關將領,早已做好了應對工作。對蒙古部族的動態做到心裏有數,怎會發生這種事?為將者,不查敵人動靜,不查城內奸細,卻把責任推到蒙古人身上,這是什麽?這就是瀆職!!
明明知道後金和蒙古眉來眼去,還把蒙古人放進來,自己充當濫好人混名聲,這是一錯;把蒙古人放進來,而不嚴加管束,這是二錯;第三,開城門的可不是蒙古人,而是我們自己的將領。識下不明忠奸不分,有這樣的統帥,才是大明的悲哀。”
馬五有些氣哼哼地看了阿爾斯楞一眼,明顯有些不服氣。他可以和蒙古人交朋友,拜把子,喝酒聊天都沒問題,但是隻要一聲令下,他照樣會把鋼刀戮入蒙古人的胸膛。傳統軍人的烙印,在他身上刻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
“馬五,你告訴朕,土地和人之間,誰最重要?”朱由校笑吟吟地問道。
“皇上,這還用說,當然是土地。沒土地那裏來的糧食。”馬五理所當然地迴答。
“嗯,話是不錯,可如果要是沒人種地呢?糧食從哪兒來?”朱由校反問道。
“這…”馬五扣了扣腦袋,皇上說的話好像也是對的。
朱由校淡淡一笑:“馬五,放下你心裏的殺戮之心。試著換一個角度看問題。人,也可以是財富。你知道大明現在最缺什麽嗎?就是人。而蒙古與後金,一直和我們爭奪的除了土地,也是人。
你想想,如果朕把牧民都納入我大明,誰給蒙古貴族放牧?如果朕把遼東人口都帶到安全的地方,誰給後金種糧?當然,這些人口需要有一個地方安置,朕,看中了這裏的草原。所以才帶著你們,準備去和那些落魄的蒙古貴族友好協商一下。”
五月的草原滿目翠綠,一碧千裏,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曠美絕倫。香花遍野,芳草依依,著實令人心曠神怡。羊、馬、牛、駝,一群群,一片片,或疾馳,或漫遊,像彩霞在天際飄動,又像仙女撒下的無數珍珠、瑪瑙,散落在銀鏈般的河流兩岸。
朱由校靠在勒勒車上,悠哉悠哉地打量著四周的一切。但他緊皺的雙眉中,卻流露出一絲憂慮。
萬曆四十七年(1619),察哈爾部攻占了廣寧城後,明朝以每年送上白銀的方式,換取與察哈爾部的和平,據說前後不下給了百萬兩白銀。雙方還約定共同對抗後金,看在錢的份上,林丹汗倒也信守承諾,確實派出了軍隊作戰。
隻是這個察哈爾部的戰鬥力實在不敢恭維,在1619和1621年兩次被後金打敗,還被抓了不少貴族,後來用了不少牛羊才把人換了迴來。此後林丹汗幹脆把本旗到處挪地方,但就這樣了,他還依然天天叫囂著要統一蒙古各部,恢複蒙元帝國。
此舉成功引來了蒙古各部族仇恨的目光,林丹汗光榮地成為了眾矢之的。結果僅僅幾年時間,察哈爾部就在多重打擊下,從大興安嶺的嫩江平原一帶,一路敗退到山西,丟失了大片領土和人口。
根據後世史書的記載,後金正式攻打察哈爾部應該是在1632年。但老奴為何這次帶著區區五千人,就敢不遠千裏深入草原,幫助科爾沁部攻打林丹汗?老奴開掛了?
擁有廣袤疆域和眾多人口的察哈爾部,也算兵強馬壯,為何碰見老奴的部隊,就跟見了鬼一樣逃竄,幾乎把家底幾乎都敗光了。察哈爾部就是老奴的軟柿子?
朱由校實在看不出,這個擅長逃跑和打劫,並且慣於拋棄無數子民的林丹汗,用什麽來重振蒙古,依靠嘴巴?這倒與後世‘虎踞台灣,雄視大陸’的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據說前幾天有人看見,林丹汗已經遠遁青海而去,又把大片的領土和子民扔到了一邊。因此這才有了明軍遠征西拉木倫河的行動。朱由校不準備把這一帶交給外族來管理。他甚至連外交辭令都想好了,自古以來…
外族有異議?知道啥叫口說無憑不?不信可以看《呂氏春秋》和《淮南子》,裏麵明確記載了西拉木倫河乃“中國六大川”之一,酈道元在《水經注》中也對它有過記載。你外族有比《呂氏春秋》更早的文字記載,朕就服你,不然就別嘰嘰歪歪。
……………………………………………………………………………………..
不過,現在不是想林丹汗如何敗家的時候。愁心事越想越多,既然來到了草原,放開心思好好休息一下才是正理。朱由校看見遍地的牛羊就高興,他甚至還和勤勞的牧民打招唿,牧民則以響亮的吆喝聲迴應,不少膽大的牧民還騎著馬圍著大軍繞圈。
對草原較為熟悉的虎大威,給朱由校介紹了蒙古各部的情況。漢蒙交匯的地方,牧民極少參與到蒙古貴族的軍事行動中。邊軍與蒙古發生衝突時,不少牧民甚至還幫助邊軍作戰。邊軍裏的不少士兵和將領就來自蒙古族。
這些牧民與其說屬於某個蒙古部族,不如說他們根本就是無人管理的蒙古流民,很多牧民甚至根本就是漢人。因此這裏的牧民曆來不怕明朝邊軍,反倒是比較害怕蒙古軍隊。朱由校聞言,便陷入了沉思中。
趁著皇上低頭思考的時候,虎大威小心地問:“皇上,卑職一直想問,為何輜重營裏書記官阮大铖,會跟隨大軍出發,聽說他可不是好人。”
朱由校一聽,就命人把猛如虎叫來,慢慢悠悠地說:“猛如虎,你討厭阮大铖是你的事,為何要讓虎大威來問朕?你如果下次再把人當搶使,朕會把你掛旗杆上放風。去,把阿爾斯楞叫來,朕有話要問他。”
見猛如虎落荒而逃後,朱由校指著周圍一些看熱鬧的蒙古小孩道:“虎大威,打仗不是隻靠刀槍硬拚就可以,有些時候軟刀子更起作用。阮大铖其人私德有虧,根本就不是一個能靠得住的人,但其確實頗有才華。朕需要他寫出話劇的劇本,以為宣傳之用。”
虎大威扣了扣腦袋道:“話劇?昨天聽猛如虎說過,就是唱戲嘛。不過這事趙南星趙大人也可以做啊。聽說趙大人,寫的劇本也是頗有文采。”
朱由校指著虎大威笑道:“你啊,什麽時候可以說出這種文縐縐的話了?告訴你,這衛隊裏就沒幾個是好人,王八蛋倒是挺多。看來這次拿你當槍使的不止猛如虎一個人,算了,以後去了科學院上課,你就會變聰明了。
趙南星寫的劇本,普通百姓很喜歡,因為都是大白話,聽著就明白。可是咱大明還有官吏與世家豪族,寫給這些人看的劇本,就非阮大铖莫屬。朕送你一句話,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部。這是政治的精髓。”
虎大威雖然還是沒聽懂多少,但依然深深低頭表示受教了,借口要去後麵看看牲口,便氣衝衝地找衛隊的那些混蛋,居然拿我當槍使,你們是當我沒腦子嗎?…
……………………………………………………………………………………..
阿爾斯楞的漢話還不靈光,因此馬五作為翻譯也被一起叫了過來,朱由校靠在車幫上問:“阿爾斯楞,朕問你,如果給這些牧民明朝戶籍,你說他們會願意歸附我大明朝嗎?我是指願意為我大明放牧和作戰。”
“嘶”,不僅阿爾斯楞倒吸一口冷氣,馬五也牙疼似的直抽抽。兩人奇怪的表情倒是讓朱由校莫名其妙:怎麽了?這麽做有何不妥嗎?草原上這麽多還沒找到歸宿的牧民和牛羊,不得緊緊抓在手裏,難道還等著科爾沁和老奴來摘果子?
阿爾斯楞激動地嘰哩哇啦說了一大通,滿臉通紅手舞足蹈的樣子,讓朱由校很是擔心,這孩子不會得什麽病了吧。
馬五聽了半天,總算聽明白了,他拱了拱手說道:“皇上,這孩子說,如果真的給予他們這些人大明戶籍,別說為大明放牧和作戰,就是把草原打下來都行。他們很願意成為大明最忠誠的戰士和牧民。”
朱由校奇道:“阿爾斯楞,你怎麽會說這種話?你難道是漢人?…”
阿爾斯楞聞言,沉默了片刻,稚嫩的臉上,多了一絲這個年紀不該有的凝重:“尊敬的皇上,您不知道,殺死最多蒙古人的,是蒙古人自己;每年冬天餓死最多蒙古人的,也是蒙古人自己;搶奪其他部族最多牛羊的,也是蒙古人自己;
每個部族間的仇恨不僅可以延續幾百年,而且永遠也沒有和解的可能,因為每一個蒙古貴族,都夢想成為下一個成吉思汗,於是他們發動了一次又一次戰爭,卻沒人問過我們,是否真的願意作戰;
父親還活著時,曾經告訴我,如果可能就加入大明的軍隊,隻有這樣才能保衛自己的牛羊和家人。漢人至少願意用鐵鍋和糧食來換牛羊和毛皮,而蒙古貴族隻需要用手一指,我們辛苦得來的一切,就會成為他們的財物。”
朱由校聽罷,也陷入了沉默。阿爾斯楞說的這些事,大明土地的山也正在發生,甚至過猶不及。蒙古貴族奪走了貧困牧民的所有,而大明的官紳也奪走了貧困百姓的一切。
大明百姓對於官紳的怨恨,早已成了一堆幹柴,隻需要一顆火星,就能點起衝天烈火。如果自己再不加緊變革,勢必會被這衝天烈火吞沒,被曆史挫骨揚灰…
………………………………………………………………………………
馬五見皇上又陷入了沉思,還以為皇上陷入了動搖之中,畢竟老人說過,‘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於是就繼續小聲進言道:“皇上,這件事,您可要三思啊。這要是萬一混進來了奸細,那可不得了。遼東舊事,不可不防啊。”
朱由校聞言並未急著說話,他將思緒整理了一下說:“馬五,遼東多個城堡確實是被奸細裏應外合攻破的,可這關蒙古牧民什麽事?自己的防範工作沒做好,就不要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奸細曆來都有,又不是隻在遼東才突然出現的。”
皇上的話,讓馬五的眼珠子都快蹦出眼眶了:“皇上,可確實是蒙古人當了奸細啊。”
朱由校擺擺手道:“如果守關將領,早已做好了應對工作。對蒙古部族的動態做到心裏有數,怎會發生這種事?為將者,不查敵人動靜,不查城內奸細,卻把責任推到蒙古人身上,這是什麽?這就是瀆職!!
明明知道後金和蒙古眉來眼去,還把蒙古人放進來,自己充當濫好人混名聲,這是一錯;把蒙古人放進來,而不嚴加管束,這是二錯;第三,開城門的可不是蒙古人,而是我們自己的將領。識下不明忠奸不分,有這樣的統帥,才是大明的悲哀。”
馬五有些氣哼哼地看了阿爾斯楞一眼,明顯有些不服氣。他可以和蒙古人交朋友,拜把子,喝酒聊天都沒問題,但是隻要一聲令下,他照樣會把鋼刀戮入蒙古人的胸膛。傳統軍人的烙印,在他身上刻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
“馬五,你告訴朕,土地和人之間,誰最重要?”朱由校笑吟吟地問道。
“皇上,這還用說,當然是土地。沒土地那裏來的糧食。”馬五理所當然地迴答。
“嗯,話是不錯,可如果要是沒人種地呢?糧食從哪兒來?”朱由校反問道。
“這…”馬五扣了扣腦袋,皇上說的話好像也是對的。
朱由校淡淡一笑:“馬五,放下你心裏的殺戮之心。試著換一個角度看問題。人,也可以是財富。你知道大明現在最缺什麽嗎?就是人。而蒙古與後金,一直和我們爭奪的除了土地,也是人。
你想想,如果朕把牧民都納入我大明,誰給蒙古貴族放牧?如果朕把遼東人口都帶到安全的地方,誰給後金種糧?當然,這些人口需要有一個地方安置,朕,看中了這裏的草原。所以才帶著你們,準備去和那些落魄的蒙古貴族友好協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