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高山和兩個山西商人的談判很順利,對於商人送來的幾分薄禮,程高山也坦然接受。想多運出去一點糧食而已,這麽簡單的要求可以答應,草原上的牧民也不容易啊。
商人考慮的周全,給了蒙古人糧食,蒙古人就不會騷擾邊境,還能和他們繼續互市,大家都得利,這樣的事可以越多越好。
至於康西草原種麥子的事,就讓那些商人去操心吧,農稅,商稅收足了即可。有遼民來投也是一件好事,青壯又會增加不少。也不知道他們這次能從草原帶迴來多少?能救一個是一個吧,大家都不容易。
觥籌交錯之中,程高山流露出想要迴杭州的打算,黃雲發和田蘭生對視一眼,指著一副臨摹用的字帖說道,家裏小兒尚未開蒙,願求得縣令墨寶為小兒明智,並以為家中珍藏,特此奉上白銀五萬兩,作為潤筆費。程高山推辭不過,便命人將字帖裱好,送與二人。
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響起,打亂了賓主言歡的場麵。守城的小吏慌慌張張地跑了進來:“大人,不好了,不好了。守城士卒發現,城北方向煙塵滾滾,似有旌旗林立,估計不下萬人。還請大人明示,應該如何處置。”
程高山順了順八字胡,心裏有些奇怪:京城救援宣府的大軍,應該是走無定河一帶,經涿鹿縣去到宣府。昨天剛剛有軍令到來,說為了避免騷擾皇上,令城中居民不得外出。那這隻大軍又是從那裏來的?
來不及多想,程高山迅疾寫下手令交予兩個商人,便打著儀仗,匆匆趕往城北。黃雲發和田蘭生,細細看了看手令,眼中閃過一絲欣喜之色,急忙往城西趕去,那裏的大批糧食早已整裝待發,準備運往茫茫草原。
………………………………………………………………………………………..
站在並不雄偉的城牆上,看著康西草原上遠遠升起的淡淡黑煙,程高山雙手不停地張開合上,腦子裏轉過了無數種可能,甚至連蒙古人偷襲都想到了。懷來縣雖然為軍事重鎮,但城牆卻年久失修,駐軍多為老弱,根本抵擋不了任何軍隊的一輪進攻。
一條細細的黑線在地平線上出現,還伴有隱隱的馬蹄聲,懷來縣所有駐軍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不多會兒,一隊騎兵舉著旌旗來到了城牆下,看清了旗幟上的標誌後,所有人都送了一口氣,原來是京營的部隊。當一麵巨大的旗幟出現在眼前時,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說點題外的,明朝的旗幟很簡單,多以日月旗為主,但當時並沒有國旗這個概念,因此日月旗僅僅是一種表示軍事力量的存在而已,這與我們日常用的名片差不多。
明朝甚至大量出現過膏藥旗,因此某個號稱繼承了中華傳統的矬子民族,我個人表示很讚同,自問曾經翻遍史書,就沒見過連別國的旗幟都繼承使用至今的,都跪舔到這種程度了,我還能有什麽話說?
雖然矬子族一再表示,他們公元八世紀就已經使用膏藥旗了,雖然現在沒有挖到實物。另外他們還是有自己輝煌曆史開端的,號稱奈良時代。無數日本的經典傳說從那時開始…
嗯,我也讚同,畢竟唐朝文化在那時空前影響了日本。於是日本模仿唐朝文字,開創了日文,更編著了名為《楊氏漢語抄》的漢和詞典來解讀漢字。
不過,編了幾本詞典,以朗誦唐詩宋詞為榮,還照抄了明朝的太陽旗,就是繼承了中華傳統?膚淺不是矬子的錯,畢竟有些事情出娘胎的時候就注定了。咱不能生氣,一旦生氣了,矬子會用他豐富的經驗把我們打敗。)
…………………………………………………………………………………………………
一麵巨大的五爪金龍旗,緩緩出現在了懷來縣城外。金龍隨著旗幟在風中翻滾,四隻利爪如同在雲端揮舞,似乎隨時都要一飛衝天。眾人大眼瞪小眼,以前沒見過啊…
當其餘人還在猜測之時,程高山慌慌張張地跑下了城樓,如同屁股上中了一箭。一腳踹開了頂著城門的士兵,縣令親手拉開了沉重的城門。
五爪那是皇家象征,能使用五爪金龍旗的隻有皇上。如果來的不是皇上,程高山認為他可以把家中的經史典籍,一把火燒了烤羊肉串。
程高山邁著小碎步來到金龍旗下,一撩長袍恭敬地跪倒在地,行君臣大禮,口中山唿:“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不少守城士兵還在扣在下巴,正琢磨這是怎麽一迴事。將官的鞭子就抽了過來,低聲咆哮道:“都他媽瞎眼了?皇上來了,快跪下。要是惹惱了皇上,勞資可保不住你們這幫王八蛋。”
隨著一片轟然跪地聲,整個懷來縣響起了山唿海嘯般的“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聲。跪拜完畢,侍衛緩緩撩開五爪金龍旗。一個騎著白色龍駒身著明光重鎧的少年,在刺眼的反光之中,傲然出現了眾人麵前。
…………………………………………………………………………………………..
屋內精巧的楠木家具,就不是普通人家可以置辦的;黃梨木窗棱明雕暗刻的工藝,非常人能及;房梁上繁複細膩的雕花,必定出自大家之手;巨大的客廳門居然是用香樟木做的,也不知道這縣令那裏找來的這麽大的木料。
花園之中假山林立樹蔭茂密,卻沒有一絲北方的渾厚大氣,隻有江南秀雅之意;信步走在廊橋之上,清澈的湖水之中金鯉成群結隊嬉戲追逐;潺潺流水聲裏,一間茅草屋隱約可見。
朱由校站在茅草屋內,又細細打量了一番。心中不由感歎,在這風高苦寒的塞北之地,竟然有如此頗具江南風韻的房子,連蓋草屋的都是南方特產的紅茅草,足見主人是何其用心。
草屋中堂一副惟妙惟肖的美女畫像,引起了朱由校的注意。低矮的桃花叢中,一個樣貌清秀的年輕女子端坐花下,眉眼含笑可謂人比花嬌,但神色中卻有一絲淡淡地憂傷。她手中緊緊繞著香巾,不知是在等待負心郎的歸來,還是期盼遠方傳來心上人平安的消息。
見皇上看得認真,程高山心裏黯黯神傷之餘,也有一點暗暗得意,不由出言道:“皇上,畫作之上的婦人,乃是下官亡故的內子,至今已有十年。每每思之,都令老夫肝腸寸斷。”
“嗯,原來如此,怪不得一筆一劃之間,都能見到心血。‘鳳落梧桐桐落鳳,珠聯璧合璧珠連’,畫上的對聯也是你做的?剛才在屋裏,朕不僅沒見到一個女仆,連女子的脂粉味都沒有。一晃十年,世間如你般用情至深的倒也少見。
你夫婦情深義重,倒很符合《詩經?大雅?卷阿》中:‘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就是這對聯與畫作相比,差了點意思,朕送你一副對聯:桃花褪卻,血痕豈化胭脂;豆蔻香銷,手澤尚含蘭麝。”
寫出這個名對的李香君,現在還是呀呀嬰兒,她與侯公子的戀情後來被人寫成了《桃花扇》。李香君就此為人所知,為人所敬重。
想想也特麽操蛋,知書達禮的秦淮八豔,卻個個有骨氣;號稱詩賦雙絕自負天下無二的大明才子,軟骨頭之多如過江之鯽,連孔老二的後人都帶頭剃發,率先撅起屁股口唿奴才。
不知孔老二還有沒有機會找他的子孫算賬,眼下朱由校決定找機會敲打一下,這個已經淚眼滂沱的程縣令。
…………………………………………………………………………………………..
程縣令的功夫茶,確實下了功夫,一舉一動不僅讓人賞心悅目,還帶著一股空靈之味。朱由校慢慢轉動著茶杯,細細品味著口中茶水。茶葉是地道的龍井,沏茶的井水也是上乘。能在塞北喝到如此的茶湯,以後說出去也是一樁美事。
但一個縣令,十年時間不理政務,隻顧著與自己的亡妻,空山話寂寞,清風敘花落。是不是特麽太過分了。如果不是一路上打聽到程高山二十年前,還算一個清廉的幹吏,隻是妻子亡故後才像變了一個人。不然朱由校今天進城後,第一個要砍的就是他的腦袋。
後世一直不明白,為何會有“挽救幹部”這樣的說法。以前一直認為,就應該砍了了事。但如今的朱由校,卻好像有點明白其中的道理了。讀書是本事,但能讀書又能當官的那就是能力。
朱由校認為,程高山還在可以挽救範圍內。這人是貪汙,但是沒有聽說其餘的劣跡。而且妻子亡故後,也沒有禍害那家姑娘的傳聞,雖然願意被他禍害的姑娘,估計不少。
更重要的是,朱由校從裏長那裏得到了,四年前縣令頒布的那條榜文的原文。也不知道那個隻能認識幾個字的老頭,為何把這張榜文收藏的那麽好。
榜文中明確寫明了,令各村寨不得拒絕歸附的遼民。而且縣衙對於吸納歸附遼民的村寨,還有稅收和勞役上的減免。並且為遼民劃定了新開墾田地的範圍,就是康西草原一帶。但這條利國利民的政策不知為何,卻變成了遼民的不歸之路,這得問清楚。
………………………………………………………………………………………..
“程高山,朕很好奇,五爪金龍旗是朕出京前命人所製,今天才第一次使用。你為何就能一眼判定是朕來了這裏?萬一是蒙古人呢?”
“陛下,五爪金龍乃皇室才能使用,其他人使用會被砍腦袋。繡工如此精美的五爪金龍旗,自然是我大明天子才配擁有。
蒙古人的旗幟就是一堆金絲胡亂編織而成,可惜那些上好的金絲了。另外微臣出城之前已經想好,萬一來的是蒙古人,我死便是。大明有的是血性男兒,微臣自認就是其中之一。”
朱由校有些驚訝地看著程高山,真看不出來,這瘦小的縣令,居然還有這種心思。但你死了不要緊,這不是禍害了全城百姓嗎?那有拿著全城百姓的性命滿足自己名聲的?
“程高山,你什麽時候開始有這種想法的?朕一路上了解了你為政的舉措,你不應該有這種想法才對。”
程高山聞言,看了一眼妻子的畫像,輕歎了一口氣,嘴唇動了動,終於沒有說出來。
朱由校也看了一眼畫像,心中百味雜陳:原來傳說中的一怒為紅顏,千軍成靡塵的事是真的。你心灰意冷不要緊,可全城的百姓呢,他們何罪之有?那些慘死的遼民何罪之有?
“程高山,你可知你的瀆職,造成了什麽後果?”
“瀆職?陛下,這話如何說起。懷來縣每年的稅賦勞役都是完成了的。吏部連續四年的考評中,微臣都是名列前茅。”程高山很驚訝聽到這種說法。
“程高山,你別告訴我,你家裏這些擺設依靠你的俸祿就能置辦;你更不要告訴我,你每日都是親臨縣衙辦公;而且,你對於治下的情況,了解的一清二楚。”
“陛下,微臣家裏的擺設多是商人主動捐獻,懷來縣事情不多,大事微臣都是親自處置,其餘的事情都是交給縣丞辦理即可。
至於治下的情況,微臣雖然每日在草蘆之中,但都有縣丞編輯成冊交給我,因此微臣很清楚治下的情況,這四年,連一樁告冤的案子都沒有。若有差錯,微臣願意引頸就戮,我死了便是。”程高山說完,便脖子一梗。老妻不在,獨活何意?不如一死了之。
“好一個‘我死了便是’。你倒是很光棍。那這幾年,從草原來的一萬三千餘遼民,他們的冤屈,你能用一死來解決?”
“陛下,微臣自問為朝廷解決了大問題,治下遼民都是安居樂業。微臣雖然因為懷念老妻,不曾過多過問此事,但負責收留他們的村子,每年都上繳足額的稅賦,還稱讚遼民吃苦能幹。隻是不少遼民,因為懷念故土,又返迴了遼東。”程高山理直氣壯地說道。
“他們確實返迴了遼東,隻是他們有的人化作了一縷青煙,有的人化作了草原的肥美的牧草,有的人成為了邊軍的軍功。程高山,你十年不理政務,最近四年勾結商賈,做了如此多傷天害理之事,難道就沒有一點悔意?”朱由校笑了,但笑容冰冷到能讓人感覺到寒風。
程高山眼睛瞪得溜圓,我就是不理政務而已,怎麽就傷天害理了?
商人考慮的周全,給了蒙古人糧食,蒙古人就不會騷擾邊境,還能和他們繼續互市,大家都得利,這樣的事可以越多越好。
至於康西草原種麥子的事,就讓那些商人去操心吧,農稅,商稅收足了即可。有遼民來投也是一件好事,青壯又會增加不少。也不知道他們這次能從草原帶迴來多少?能救一個是一個吧,大家都不容易。
觥籌交錯之中,程高山流露出想要迴杭州的打算,黃雲發和田蘭生對視一眼,指著一副臨摹用的字帖說道,家裏小兒尚未開蒙,願求得縣令墨寶為小兒明智,並以為家中珍藏,特此奉上白銀五萬兩,作為潤筆費。程高山推辭不過,便命人將字帖裱好,送與二人。
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響起,打亂了賓主言歡的場麵。守城的小吏慌慌張張地跑了進來:“大人,不好了,不好了。守城士卒發現,城北方向煙塵滾滾,似有旌旗林立,估計不下萬人。還請大人明示,應該如何處置。”
程高山順了順八字胡,心裏有些奇怪:京城救援宣府的大軍,應該是走無定河一帶,經涿鹿縣去到宣府。昨天剛剛有軍令到來,說為了避免騷擾皇上,令城中居民不得外出。那這隻大軍又是從那裏來的?
來不及多想,程高山迅疾寫下手令交予兩個商人,便打著儀仗,匆匆趕往城北。黃雲發和田蘭生,細細看了看手令,眼中閃過一絲欣喜之色,急忙往城西趕去,那裏的大批糧食早已整裝待發,準備運往茫茫草原。
………………………………………………………………………………………..
站在並不雄偉的城牆上,看著康西草原上遠遠升起的淡淡黑煙,程高山雙手不停地張開合上,腦子裏轉過了無數種可能,甚至連蒙古人偷襲都想到了。懷來縣雖然為軍事重鎮,但城牆卻年久失修,駐軍多為老弱,根本抵擋不了任何軍隊的一輪進攻。
一條細細的黑線在地平線上出現,還伴有隱隱的馬蹄聲,懷來縣所有駐軍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不多會兒,一隊騎兵舉著旌旗來到了城牆下,看清了旗幟上的標誌後,所有人都送了一口氣,原來是京營的部隊。當一麵巨大的旗幟出現在眼前時,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說點題外的,明朝的旗幟很簡單,多以日月旗為主,但當時並沒有國旗這個概念,因此日月旗僅僅是一種表示軍事力量的存在而已,這與我們日常用的名片差不多。
明朝甚至大量出現過膏藥旗,因此某個號稱繼承了中華傳統的矬子民族,我個人表示很讚同,自問曾經翻遍史書,就沒見過連別國的旗幟都繼承使用至今的,都跪舔到這種程度了,我還能有什麽話說?
雖然矬子族一再表示,他們公元八世紀就已經使用膏藥旗了,雖然現在沒有挖到實物。另外他們還是有自己輝煌曆史開端的,號稱奈良時代。無數日本的經典傳說從那時開始…
嗯,我也讚同,畢竟唐朝文化在那時空前影響了日本。於是日本模仿唐朝文字,開創了日文,更編著了名為《楊氏漢語抄》的漢和詞典來解讀漢字。
不過,編了幾本詞典,以朗誦唐詩宋詞為榮,還照抄了明朝的太陽旗,就是繼承了中華傳統?膚淺不是矬子的錯,畢竟有些事情出娘胎的時候就注定了。咱不能生氣,一旦生氣了,矬子會用他豐富的經驗把我們打敗。)
…………………………………………………………………………………………………
一麵巨大的五爪金龍旗,緩緩出現在了懷來縣城外。金龍隨著旗幟在風中翻滾,四隻利爪如同在雲端揮舞,似乎隨時都要一飛衝天。眾人大眼瞪小眼,以前沒見過啊…
當其餘人還在猜測之時,程高山慌慌張張地跑下了城樓,如同屁股上中了一箭。一腳踹開了頂著城門的士兵,縣令親手拉開了沉重的城門。
五爪那是皇家象征,能使用五爪金龍旗的隻有皇上。如果來的不是皇上,程高山認為他可以把家中的經史典籍,一把火燒了烤羊肉串。
程高山邁著小碎步來到金龍旗下,一撩長袍恭敬地跪倒在地,行君臣大禮,口中山唿:“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不少守城士兵還在扣在下巴,正琢磨這是怎麽一迴事。將官的鞭子就抽了過來,低聲咆哮道:“都他媽瞎眼了?皇上來了,快跪下。要是惹惱了皇上,勞資可保不住你們這幫王八蛋。”
隨著一片轟然跪地聲,整個懷來縣響起了山唿海嘯般的“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聲。跪拜完畢,侍衛緩緩撩開五爪金龍旗。一個騎著白色龍駒身著明光重鎧的少年,在刺眼的反光之中,傲然出現了眾人麵前。
…………………………………………………………………………………………..
屋內精巧的楠木家具,就不是普通人家可以置辦的;黃梨木窗棱明雕暗刻的工藝,非常人能及;房梁上繁複細膩的雕花,必定出自大家之手;巨大的客廳門居然是用香樟木做的,也不知道這縣令那裏找來的這麽大的木料。
花園之中假山林立樹蔭茂密,卻沒有一絲北方的渾厚大氣,隻有江南秀雅之意;信步走在廊橋之上,清澈的湖水之中金鯉成群結隊嬉戲追逐;潺潺流水聲裏,一間茅草屋隱約可見。
朱由校站在茅草屋內,又細細打量了一番。心中不由感歎,在這風高苦寒的塞北之地,竟然有如此頗具江南風韻的房子,連蓋草屋的都是南方特產的紅茅草,足見主人是何其用心。
草屋中堂一副惟妙惟肖的美女畫像,引起了朱由校的注意。低矮的桃花叢中,一個樣貌清秀的年輕女子端坐花下,眉眼含笑可謂人比花嬌,但神色中卻有一絲淡淡地憂傷。她手中緊緊繞著香巾,不知是在等待負心郎的歸來,還是期盼遠方傳來心上人平安的消息。
見皇上看得認真,程高山心裏黯黯神傷之餘,也有一點暗暗得意,不由出言道:“皇上,畫作之上的婦人,乃是下官亡故的內子,至今已有十年。每每思之,都令老夫肝腸寸斷。”
“嗯,原來如此,怪不得一筆一劃之間,都能見到心血。‘鳳落梧桐桐落鳳,珠聯璧合璧珠連’,畫上的對聯也是你做的?剛才在屋裏,朕不僅沒見到一個女仆,連女子的脂粉味都沒有。一晃十年,世間如你般用情至深的倒也少見。
你夫婦情深義重,倒很符合《詩經?大雅?卷阿》中:‘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就是這對聯與畫作相比,差了點意思,朕送你一副對聯:桃花褪卻,血痕豈化胭脂;豆蔻香銷,手澤尚含蘭麝。”
寫出這個名對的李香君,現在還是呀呀嬰兒,她與侯公子的戀情後來被人寫成了《桃花扇》。李香君就此為人所知,為人所敬重。
想想也特麽操蛋,知書達禮的秦淮八豔,卻個個有骨氣;號稱詩賦雙絕自負天下無二的大明才子,軟骨頭之多如過江之鯽,連孔老二的後人都帶頭剃發,率先撅起屁股口唿奴才。
不知孔老二還有沒有機會找他的子孫算賬,眼下朱由校決定找機會敲打一下,這個已經淚眼滂沱的程縣令。
…………………………………………………………………………………………..
程縣令的功夫茶,確實下了功夫,一舉一動不僅讓人賞心悅目,還帶著一股空靈之味。朱由校慢慢轉動著茶杯,細細品味著口中茶水。茶葉是地道的龍井,沏茶的井水也是上乘。能在塞北喝到如此的茶湯,以後說出去也是一樁美事。
但一個縣令,十年時間不理政務,隻顧著與自己的亡妻,空山話寂寞,清風敘花落。是不是特麽太過分了。如果不是一路上打聽到程高山二十年前,還算一個清廉的幹吏,隻是妻子亡故後才像變了一個人。不然朱由校今天進城後,第一個要砍的就是他的腦袋。
後世一直不明白,為何會有“挽救幹部”這樣的說法。以前一直認為,就應該砍了了事。但如今的朱由校,卻好像有點明白其中的道理了。讀書是本事,但能讀書又能當官的那就是能力。
朱由校認為,程高山還在可以挽救範圍內。這人是貪汙,但是沒有聽說其餘的劣跡。而且妻子亡故後,也沒有禍害那家姑娘的傳聞,雖然願意被他禍害的姑娘,估計不少。
更重要的是,朱由校從裏長那裏得到了,四年前縣令頒布的那條榜文的原文。也不知道那個隻能認識幾個字的老頭,為何把這張榜文收藏的那麽好。
榜文中明確寫明了,令各村寨不得拒絕歸附的遼民。而且縣衙對於吸納歸附遼民的村寨,還有稅收和勞役上的減免。並且為遼民劃定了新開墾田地的範圍,就是康西草原一帶。但這條利國利民的政策不知為何,卻變成了遼民的不歸之路,這得問清楚。
………………………………………………………………………………………..
“程高山,朕很好奇,五爪金龍旗是朕出京前命人所製,今天才第一次使用。你為何就能一眼判定是朕來了這裏?萬一是蒙古人呢?”
“陛下,五爪金龍乃皇室才能使用,其他人使用會被砍腦袋。繡工如此精美的五爪金龍旗,自然是我大明天子才配擁有。
蒙古人的旗幟就是一堆金絲胡亂編織而成,可惜那些上好的金絲了。另外微臣出城之前已經想好,萬一來的是蒙古人,我死便是。大明有的是血性男兒,微臣自認就是其中之一。”
朱由校有些驚訝地看著程高山,真看不出來,這瘦小的縣令,居然還有這種心思。但你死了不要緊,這不是禍害了全城百姓嗎?那有拿著全城百姓的性命滿足自己名聲的?
“程高山,你什麽時候開始有這種想法的?朕一路上了解了你為政的舉措,你不應該有這種想法才對。”
程高山聞言,看了一眼妻子的畫像,輕歎了一口氣,嘴唇動了動,終於沒有說出來。
朱由校也看了一眼畫像,心中百味雜陳:原來傳說中的一怒為紅顏,千軍成靡塵的事是真的。你心灰意冷不要緊,可全城的百姓呢,他們何罪之有?那些慘死的遼民何罪之有?
“程高山,你可知你的瀆職,造成了什麽後果?”
“瀆職?陛下,這話如何說起。懷來縣每年的稅賦勞役都是完成了的。吏部連續四年的考評中,微臣都是名列前茅。”程高山很驚訝聽到這種說法。
“程高山,你別告訴我,你家裏這些擺設依靠你的俸祿就能置辦;你更不要告訴我,你每日都是親臨縣衙辦公;而且,你對於治下的情況,了解的一清二楚。”
“陛下,微臣家裏的擺設多是商人主動捐獻,懷來縣事情不多,大事微臣都是親自處置,其餘的事情都是交給縣丞辦理即可。
至於治下的情況,微臣雖然每日在草蘆之中,但都有縣丞編輯成冊交給我,因此微臣很清楚治下的情況,這四年,連一樁告冤的案子都沒有。若有差錯,微臣願意引頸就戮,我死了便是。”程高山說完,便脖子一梗。老妻不在,獨活何意?不如一死了之。
“好一個‘我死了便是’。你倒是很光棍。那這幾年,從草原來的一萬三千餘遼民,他們的冤屈,你能用一死來解決?”
“陛下,微臣自問為朝廷解決了大問題,治下遼民都是安居樂業。微臣雖然因為懷念老妻,不曾過多過問此事,但負責收留他們的村子,每年都上繳足額的稅賦,還稱讚遼民吃苦能幹。隻是不少遼民,因為懷念故土,又返迴了遼東。”程高山理直氣壯地說道。
“他們確實返迴了遼東,隻是他們有的人化作了一縷青煙,有的人化作了草原的肥美的牧草,有的人成為了邊軍的軍功。程高山,你十年不理政務,最近四年勾結商賈,做了如此多傷天害理之事,難道就沒有一點悔意?”朱由校笑了,但笑容冰冷到能讓人感覺到寒風。
程高山眼睛瞪得溜圓,我就是不理政務而已,怎麽就傷天害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