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傅山攙扶著萬醫生進到皇極殿後,很多原本昏昏欲睡的老臣眼前一亮。萬老爺子當年在宮中可是鼎鼎大名,很多大臣都曾找萬醫生看過病。隻是後來萬醫生因眼疾去職,不免讓許多人深以為憾。
朱由校親自上前將萬醫生攙扶到座位後,對著群臣說道:“朕找的這個醫生可比得上太醫啊?”群臣紛紛表示沒話說。許多年輕臣子聽聞了萬醫生的事跡後,也紛紛表示歎服。
朱由校頓了頓道:“諸位臣工,紅丸一案中,有一些事情必須要求證清楚。以求給大家一個合理的解釋。此次審案之後,朕將會下旨,紅丸一案就此定案。”
說罷,朱由校將手裏的一封折子,遞到禦史王安舜手中:“這是你當年上的折子,你把折子再念一下,廢話就不要說了,直接念你當年覺得有問題的地方。”
王安舜恭敬地接過折子,雙手不禁在折子上輕輕撫摸了一下,這份折子曾經承載了自己的多少夢想,可最後終究化作一場虛無。如今這個機會,不可放過。
王安舜清了清嗓子朗聲說道:“皇上,諸位大人。紅丸案的是怎麽開始的,微臣就不說了,隻說當日先皇之病狀。
先帝之脈雄壯浮大,此三焦火動,麵唇紫赤,滿麵升火,食粥煩躁。此滿腹火結,宜清不宜助明矣。紅鉛乃婦人經水,陰中之陽,純火之精也,而以投於虛火燥熱之疹,幾何不速亡逝乎。”
朱由校聽完後,手指敲敲龍椅道:“右都禦史李宗延,你聽了這話以後,有何想法?”
李宗延拱手道:“皇上,臣略通醫理。王安舜此番描述,正是疢疾之症。”
朱由校眨巴著眼睛:趁機之症??這是蝦米玩意兒?中醫也太博大精深了吧。
傅山見狀便急忙對萬醫生耳語了幾句,萬醫生笑吟吟地捋著胡子道:“皇上,這疢疾乃熱病,也就是民間俗稱的上火。諸位,老夫建議,涉及醫理之事時,還是盡量通俗為好。皇上與諸位大臣日理萬機,有些小事就沒必要操勞了。”
朱由校感激地看了一眼萬醫生,又對王安舜道:“王禦史,你折子裏的這番描述,可是你見過父皇之後,才得出的結論?”
王安舜答道:“陛下,這是微臣詢問當時的領班太醫及侍奉太監得知。”
朱由校在紙上寫了點東西,便繼續問道:“那好,你把當日的詳細情況再說一遍。”
王安舜想了想道:“先皇因為生病,吃了時任司禮監稟筆崔文升的藥,一夜入廁三四十次後昏迷不醒,微臣跟隨時任首輔方從哲大人一起入宮。因為領班太醫與方大人交情深厚,便告訴了實情。微臣因而得知。
領班太醫還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先皇精損過重,所以太醫們一向使用固精建中之類的藥物。這類藥物本是慢工,但先皇埋怨服之無效,而濫用瀉藥,以致太醫數月調治之功毀於一旦。”王安舜的話,得到了群臣的認可,很多人開始交頭接耳說起當年之事。
…………………………………………………………………….
朱由校看了看手上寫的,又看了看群臣,便有些奇怪地問道:“朕雖不懂醫理,但也有一事不明。按照王安舜的描述,父皇得的病是熱病,吃瀉藥下火不足為過吧,為何太醫會說出他們數月調治之功毀於一旦這樣的話?難不成,父皇得了熱病,太醫不給下火藥?”
一聽這話,王安舜愣住了,自己這麽兩三年來,為何一直沒有太醫如此矛盾的話產生懷疑?不僅王安舜愣住了,很多大臣也愣住了。如果光宗隻是感到上火,確實沒必要找太醫,那麽找崔文升開點瀉藥就能說通了。隻是崔文升拿藥的時候不知輕重。
這時傅山把萬醫生扶到了皇極殿中,萬醫生拱手示意一圈後說道:“陛下,諸位臣工。太醫此說法並沒有錯。有些病如果貿然以瀉藥應對,的確會加重病情。但皇上的質疑,並非沒有道理。老夫以為,還是將先皇為何得熱病一事搞清楚,很多問題才能得到答案。”
萬醫生的話音剛落,皇極殿中就響起“嗡嗡”聲,畢竟得熱病的可能性太多了,再說先皇歸天已久,很多當事人又已經不在,這如何查證呢?
這時久未說話的吏部尚書趙南星道:“老臣也記得太醫當時說過,先皇精損過重,服藥甚多,這是否與先皇…”趙南星欲言又止,雖然先皇荒唐之舉甚多,但這麽直白地說出來還是不好。
朱由校聞言,想了想道:“趙尚書但說無妨,今日本為查證事實,不用有所顧忌。”
趙南星謝過皇上,略一思量後說道:“先皇登基後,鄭貴妃曾獻八大美人與先皇。先皇整日耽於酒色之中。宮內對此傳言甚多,先皇身子也由此埋下了禍根。老臣以為,先皇之熱疾乃服虎狼之藥所致。”
朱由校聞言點點頭:“趙尚書所言甚是,但先皇登基之時,行走儀態尚且正常,並無症狀,宮內多有傳言說,先皇登基後就縱欲終日。朕對於這點,一直有所疑問。諸位臣工,朕有點事情,要與各位慎重討論一下。”
………………………………………………………………….
朱由校看了看眾人,神色嚴肅地說道:“聖人有言,夫婦敦倫乃人倫大事。不知諸位如無藥物輔助,一夜可梅開幾度?”
皇上的話,讓群臣的眼珠子都快成銅鈴了,這…皇上問這事幹什麽?雖然一夜七次郎乃男人之夢想,可這樣畢竟對身體損害太大。先皇不就是個例子嘛,有傳聞說先皇是一夜八次郎,這能不出事嘛。
萬醫生此時說道:“老夫行醫日久,對此也頗有研究。正常情況下,一夜兩次已算足夠,多則傷身。若依藥物輔之,則一夜三到五次。若再多,除非…”
“萬醫生不必顧慮,這正是朕疑慮之處。”朱由校的臉上看不到一絲猥瑣之色,群臣也不禁嚴肅起來。
萬醫生撚撚胡子道:“老臣行醫之時,曾遇一患者,每日必行房數次,令其苦不堪言。老夫檢查過後,發現患者並未服用虎狼之藥。老夫奇之,便入其內房一觀。一入房中,老夫頓覺心神跳動。後在其屋內發現一宣爐,有香味傳出。
後詢問得知,此香味乃患者自南洋購入的番香發出。番香亦稱西洋香,患者因其芳香四溢而頗為喜愛,每日必焚之。老夫命其將西洋香撤走,屋內通風,另開具養神安寧之藥,患者不日而愈。因此老夫認為,先皇之耽於酒色,或與此有關。”
朱由校扣扣下巴算是明白了,所謂的西洋香實際就是春\藥。後世曆史書也曾經記載,說是鄭貴妃除了獻上美人,還暗中用了春\藥這才讓光宗每日裏都是狂歡縱欲。如果再在屋裏弄上西洋香,嘖嘖,那就真的是,沒有耕壞的地,隻有累死的牛。
……………………………………………………………………….
這種事很好查證,朱由校便叫過直殿監掌印太監來問道:“先皇在位時,你可曾見到先皇屋內有什麽宣爐一類的焚香之物。”
這太監答道:“迴稟陛下,先皇在位時,正是奴婢負責打掃先皇住所。奴婢還記得,期間有宣爐四座,小杯熏香爐六個。”
朱由校知道宣爐,可還是第一次聽說小杯熏香爐,頓時心裏好奇,便問道:“何謂小杯熏香爐?”
太監答道:“迴稟陛下,小杯熏香爐形似酒杯,但比酒杯略大。其杯身以鉛製而成,上覆七彩之色,連奴婢們見了都誇讚不已,先皇所寵之八女最是喜愛,每日必焚香於上。”
朱由校一聽,眼珠子一轉,發覺這太監說的東西,自己好像見過。於是便對萬醫生說道:“萬醫生,你那日用來配藥的酒杯是否帶來了?”萬醫生聞言,便命傅山從藥箱中將酒杯取出,送到了皇上麵前。
朱由校拿起酒杯對問道:“你看看,可是這種杯子。”
太監細細看了以後,十分肯定地說道:“正是此杯,不過這杯子卻是從何而來?先皇歸天後,這杯子就從先皇屋內消失了。奴婢還以為是被清理了。”
朱由校說道:“這是哪兒來的,你不用管。對了,你知道這個杯子是怎麽使用的嗎?”
太監答道:“迴稟陛下,這杯子如何使用,奴婢自然是知道的。內府熏蒸時以不見煙為佳。熏香時用慢火隔著砂瓦燒,正是宣爐內熏蒸看不到煙的訣竅所在。奴婢也是擅長此法,因而得先皇稱讚。
宣爐內宿火常熱,色如液金粟玉。細撥活灰一寸,灰上隔砂選上等西洋香蒸之,曆半夜,一香凝然,不焦不竭,鬱勃氤氳,熱香間有梅英半舒,荷鵝梨蜜脾之氣。而先皇寵幸之八女,更以辰砂附以香下,故而令熏香爐觀之更為豔麗。”
朱由校點頭道:“嗯,知道了,你下去吧。”太監聞言便退下,而太監之描述,令很多大臣心馳神往:梅英半舒,荷鵝梨蜜脾之氣,這要是在自己房內弄一個,豈不是美哉…
電光火石間,朱由校忽然一驚:辰砂就是朱砂,而朱砂加熱會產生水銀蒸汽,這可是劇毒啊。一個屋裏還放了六個杯子…我去,這是故意的啊…鄭貴妃你個老娘們,勞資看你這次怎麽自圓其說!!
站在一邊的傅山,則不斷打量著直殿監掌印太監,清澈的眼眸裏,閃過一絲光亮…
朱由校親自上前將萬醫生攙扶到座位後,對著群臣說道:“朕找的這個醫生可比得上太醫啊?”群臣紛紛表示沒話說。許多年輕臣子聽聞了萬醫生的事跡後,也紛紛表示歎服。
朱由校頓了頓道:“諸位臣工,紅丸一案中,有一些事情必須要求證清楚。以求給大家一個合理的解釋。此次審案之後,朕將會下旨,紅丸一案就此定案。”
說罷,朱由校將手裏的一封折子,遞到禦史王安舜手中:“這是你當年上的折子,你把折子再念一下,廢話就不要說了,直接念你當年覺得有問題的地方。”
王安舜恭敬地接過折子,雙手不禁在折子上輕輕撫摸了一下,這份折子曾經承載了自己的多少夢想,可最後終究化作一場虛無。如今這個機會,不可放過。
王安舜清了清嗓子朗聲說道:“皇上,諸位大人。紅丸案的是怎麽開始的,微臣就不說了,隻說當日先皇之病狀。
先帝之脈雄壯浮大,此三焦火動,麵唇紫赤,滿麵升火,食粥煩躁。此滿腹火結,宜清不宜助明矣。紅鉛乃婦人經水,陰中之陽,純火之精也,而以投於虛火燥熱之疹,幾何不速亡逝乎。”
朱由校聽完後,手指敲敲龍椅道:“右都禦史李宗延,你聽了這話以後,有何想法?”
李宗延拱手道:“皇上,臣略通醫理。王安舜此番描述,正是疢疾之症。”
朱由校眨巴著眼睛:趁機之症??這是蝦米玩意兒?中醫也太博大精深了吧。
傅山見狀便急忙對萬醫生耳語了幾句,萬醫生笑吟吟地捋著胡子道:“皇上,這疢疾乃熱病,也就是民間俗稱的上火。諸位,老夫建議,涉及醫理之事時,還是盡量通俗為好。皇上與諸位大臣日理萬機,有些小事就沒必要操勞了。”
朱由校感激地看了一眼萬醫生,又對王安舜道:“王禦史,你折子裏的這番描述,可是你見過父皇之後,才得出的結論?”
王安舜答道:“陛下,這是微臣詢問當時的領班太醫及侍奉太監得知。”
朱由校在紙上寫了點東西,便繼續問道:“那好,你把當日的詳細情況再說一遍。”
王安舜想了想道:“先皇因為生病,吃了時任司禮監稟筆崔文升的藥,一夜入廁三四十次後昏迷不醒,微臣跟隨時任首輔方從哲大人一起入宮。因為領班太醫與方大人交情深厚,便告訴了實情。微臣因而得知。
領班太醫還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先皇精損過重,所以太醫們一向使用固精建中之類的藥物。這類藥物本是慢工,但先皇埋怨服之無效,而濫用瀉藥,以致太醫數月調治之功毀於一旦。”王安舜的話,得到了群臣的認可,很多人開始交頭接耳說起當年之事。
…………………………………………………………………….
朱由校看了看手上寫的,又看了看群臣,便有些奇怪地問道:“朕雖不懂醫理,但也有一事不明。按照王安舜的描述,父皇得的病是熱病,吃瀉藥下火不足為過吧,為何太醫會說出他們數月調治之功毀於一旦這樣的話?難不成,父皇得了熱病,太醫不給下火藥?”
一聽這話,王安舜愣住了,自己這麽兩三年來,為何一直沒有太醫如此矛盾的話產生懷疑?不僅王安舜愣住了,很多大臣也愣住了。如果光宗隻是感到上火,確實沒必要找太醫,那麽找崔文升開點瀉藥就能說通了。隻是崔文升拿藥的時候不知輕重。
這時傅山把萬醫生扶到了皇極殿中,萬醫生拱手示意一圈後說道:“陛下,諸位臣工。太醫此說法並沒有錯。有些病如果貿然以瀉藥應對,的確會加重病情。但皇上的質疑,並非沒有道理。老夫以為,還是將先皇為何得熱病一事搞清楚,很多問題才能得到答案。”
萬醫生的話音剛落,皇極殿中就響起“嗡嗡”聲,畢竟得熱病的可能性太多了,再說先皇歸天已久,很多當事人又已經不在,這如何查證呢?
這時久未說話的吏部尚書趙南星道:“老臣也記得太醫當時說過,先皇精損過重,服藥甚多,這是否與先皇…”趙南星欲言又止,雖然先皇荒唐之舉甚多,但這麽直白地說出來還是不好。
朱由校聞言,想了想道:“趙尚書但說無妨,今日本為查證事實,不用有所顧忌。”
趙南星謝過皇上,略一思量後說道:“先皇登基後,鄭貴妃曾獻八大美人與先皇。先皇整日耽於酒色之中。宮內對此傳言甚多,先皇身子也由此埋下了禍根。老臣以為,先皇之熱疾乃服虎狼之藥所致。”
朱由校聞言點點頭:“趙尚書所言甚是,但先皇登基之時,行走儀態尚且正常,並無症狀,宮內多有傳言說,先皇登基後就縱欲終日。朕對於這點,一直有所疑問。諸位臣工,朕有點事情,要與各位慎重討論一下。”
………………………………………………………………….
朱由校看了看眾人,神色嚴肅地說道:“聖人有言,夫婦敦倫乃人倫大事。不知諸位如無藥物輔助,一夜可梅開幾度?”
皇上的話,讓群臣的眼珠子都快成銅鈴了,這…皇上問這事幹什麽?雖然一夜七次郎乃男人之夢想,可這樣畢竟對身體損害太大。先皇不就是個例子嘛,有傳聞說先皇是一夜八次郎,這能不出事嘛。
萬醫生此時說道:“老夫行醫日久,對此也頗有研究。正常情況下,一夜兩次已算足夠,多則傷身。若依藥物輔之,則一夜三到五次。若再多,除非…”
“萬醫生不必顧慮,這正是朕疑慮之處。”朱由校的臉上看不到一絲猥瑣之色,群臣也不禁嚴肅起來。
萬醫生撚撚胡子道:“老臣行醫之時,曾遇一患者,每日必行房數次,令其苦不堪言。老夫檢查過後,發現患者並未服用虎狼之藥。老夫奇之,便入其內房一觀。一入房中,老夫頓覺心神跳動。後在其屋內發現一宣爐,有香味傳出。
後詢問得知,此香味乃患者自南洋購入的番香發出。番香亦稱西洋香,患者因其芳香四溢而頗為喜愛,每日必焚之。老夫命其將西洋香撤走,屋內通風,另開具養神安寧之藥,患者不日而愈。因此老夫認為,先皇之耽於酒色,或與此有關。”
朱由校扣扣下巴算是明白了,所謂的西洋香實際就是春\藥。後世曆史書也曾經記載,說是鄭貴妃除了獻上美人,還暗中用了春\藥這才讓光宗每日裏都是狂歡縱欲。如果再在屋裏弄上西洋香,嘖嘖,那就真的是,沒有耕壞的地,隻有累死的牛。
……………………………………………………………………….
這種事很好查證,朱由校便叫過直殿監掌印太監來問道:“先皇在位時,你可曾見到先皇屋內有什麽宣爐一類的焚香之物。”
這太監答道:“迴稟陛下,先皇在位時,正是奴婢負責打掃先皇住所。奴婢還記得,期間有宣爐四座,小杯熏香爐六個。”
朱由校知道宣爐,可還是第一次聽說小杯熏香爐,頓時心裏好奇,便問道:“何謂小杯熏香爐?”
太監答道:“迴稟陛下,小杯熏香爐形似酒杯,但比酒杯略大。其杯身以鉛製而成,上覆七彩之色,連奴婢們見了都誇讚不已,先皇所寵之八女最是喜愛,每日必焚香於上。”
朱由校一聽,眼珠子一轉,發覺這太監說的東西,自己好像見過。於是便對萬醫生說道:“萬醫生,你那日用來配藥的酒杯是否帶來了?”萬醫生聞言,便命傅山從藥箱中將酒杯取出,送到了皇上麵前。
朱由校拿起酒杯對問道:“你看看,可是這種杯子。”
太監細細看了以後,十分肯定地說道:“正是此杯,不過這杯子卻是從何而來?先皇歸天後,這杯子就從先皇屋內消失了。奴婢還以為是被清理了。”
朱由校說道:“這是哪兒來的,你不用管。對了,你知道這個杯子是怎麽使用的嗎?”
太監答道:“迴稟陛下,這杯子如何使用,奴婢自然是知道的。內府熏蒸時以不見煙為佳。熏香時用慢火隔著砂瓦燒,正是宣爐內熏蒸看不到煙的訣竅所在。奴婢也是擅長此法,因而得先皇稱讚。
宣爐內宿火常熱,色如液金粟玉。細撥活灰一寸,灰上隔砂選上等西洋香蒸之,曆半夜,一香凝然,不焦不竭,鬱勃氤氳,熱香間有梅英半舒,荷鵝梨蜜脾之氣。而先皇寵幸之八女,更以辰砂附以香下,故而令熏香爐觀之更為豔麗。”
朱由校點頭道:“嗯,知道了,你下去吧。”太監聞言便退下,而太監之描述,令很多大臣心馳神往:梅英半舒,荷鵝梨蜜脾之氣,這要是在自己房內弄一個,豈不是美哉…
電光火石間,朱由校忽然一驚:辰砂就是朱砂,而朱砂加熱會產生水銀蒸汽,這可是劇毒啊。一個屋裏還放了六個杯子…我去,這是故意的啊…鄭貴妃你個老娘們,勞資看你這次怎麽自圓其說!!
站在一邊的傅山,則不斷打量著直殿監掌印太監,清澈的眼眸裏,閃過一絲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