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船隊從定海港出發,沿著海岸線直上,一路經過賓島,班達,義律,目標前方是泗務。
海上,大船破浪前行,不斷揚起幾米高的大浪,李哲就站在自己的船頭,眺望遠方的海天一色,定海港發生的事情雖然讓他生氣,但是他不是普通人,這點事兒還不足以讓他鬱悶多長時間。
這件事本質上是寧王失禮,丟的是他寧王殿下的人,和他李哲有什麽關係。
說實話,如果不是怕失禮,按他李哲的本性,才不願意去拜見寧王,平白的低人一頭,當他李哲很想見麽。
說起來這一世李哲剛來的時候還知道些低調,處處謹小慎微,生怕得罪了哪個大官,被人一指頭碾死。但是自從從北伐戰場上迴來後,經過了刀槍血雨的洗禮,李哲的本性就徹底的恢複了,比起前世來還更要肆意一些,受不得旁人違逆。
而現在整個天竺,更是沒有人治得了他,唯一能夠治得了他的長公主又是出於某些原因不願意違逆他,由得他的性子胡鬧。
這一年多來,他在天竺幹的這些事,市舶司改革,伊河運河,南炎洲開發,這些事哪一件不是軍國大事。
這些事,若是換了一個主君,那是絕對不肯輕易委之於人的。這裏麵哪一件都是必須以傾國之力為之的大事。唯有公主,對他肆意放縱,不管他做什麽都是大力支持。便是因此和朝堂上的那些老臣重臣們打對台也毫不退縮。
弄得李哲在開城的那一段時間,有時候想起來自己都會覺得驚訝。
這長公主對他也太敢於放權了吧!要知道他在開城搞大開發,吸引人口,建立各種基礎設施,某種程度上更像是在開城重建了一個分基地一般。難道公主也從不怕他獨走?
亦或者這就是真愛?
可是這東西他從來都不信啊!
作為一個政治人物,相信感情那絕對是傻缺。
一個真正的政治人物,必須時刻保持絕對的冷靜客觀,絕不為各種情緒所左右,他相信他自己是這樣的人,同時他覺得郡主也是這樣的人。
所以來自公主的這種無緣由的信任也就更讓李哲迷惑了,這也一直是李哲心底裏的一件隱憂。
他腳下的這隻船隊總共四十多艘,其中隻有十三艘是戰船,這十三艘戰船中又有三艘是西洋所謂的戰列艦,本土稱唿的主力艦,意即專門做主力決戰的戰艦,剩下的七艘是巡海船,也即西方所稱的巡航艦、巡洋艦等。
這十艘戰艦組成了這支艦隊的主力護航艦隊。剩下最後的三艘,卻是隻有朝廷軍方正式水師才有的通報船,也就是後世的飛剪船。
按說這飛剪船在曆史上是直到十九世紀才出現的船型,但是在大宋,飛剪船卻是早在幾百年前就有了,時至如今,早已經不知道發展了多少代,飛剪船的製造技術一向是朝廷水師的不傳之秘,在大宋早期的海宋時期為大宋立下了汗馬功勞。
朝廷的巡航艦,就是參照飛剪船船型改造出來的船型,既保證了飛剪船的快速和輕盈,又同時兼顧了船型的重心和穩定,能夠有效的作為火炮的輸出平台。
這種船在曆史上提早幾百年出現,可以說大大推動了宋朝航海業的發展,否則,當年的海宋不一定便能發展出今天這個規模。這飛剪船在李哲看來,不用說又是這一世平行空間裏才有的黑科技,本不應該在這時代出現的東西。
李哲船隊中的這三艘通報船雖然隻有幾百噸大小,載貨量也很小,每艘船隻在船首船尾有兩門火炮,而且就這兩門火炮真的到了海戰中多半也排不上大用。以飛剪船在海麵上飛馳起來的那尿性,這火炮的命中率絕對堪憂。便是神仙來操炮恐怕也打不中人,裝飾性意義遠大於實戰。
所以,李哲手中真正擁有的戰力就隻有三艘主力艦和七艘巡航艦。
這支力量,一般來說,對付海盜是綽綽有餘,要知道這時代,就是朝廷的一支主力水師,真正能夠用於作戰的戰船也就是三五十艘。
這時代海上作戰,已經進入火炮決戰模式,所以船的數量多少已經沒有什麽意義,重要的海船的質量。
大宋三藩中,天竺藩的戰船一向是最好的,其原因便是天竺最經常和西方人打交道,和西方各國的主力艦隊作戰,交流,一直是處在這個時代的最尖端。而相比起來,寧王藩和靖王藩,則雖然也是帝國邊疆,但和歐羅巴諸國還隔著一汪遼闊的太平洋。
新大陸上,距離天朝最近的就是西班牙麾下的墨西哥殖民地,但這時代的墨西哥,西班牙還遠未完成完全占領,西班牙雖然早在一百多年前就進入了墨西哥攻打阿茲特克,但是一百多年過去了,西班牙人還被困在中美洲富饒的原始叢林中,還遠未完成對此地的征服大業。
曆史上西班牙是直到十八世紀才完成了對墨西哥的征服,而很快,還沒等西班牙有時間好好享受來自墨西哥的白銀福利,僅僅幾十年後,墨西哥的獨立起義就開始了,此起彼伏,弄得西班牙焦頭爛額,而此時就在它的身邊,東北邊,馬上就有一隻龐然大物迅速崛起,西班牙很快就失去了在這裏的統治。
所以,從曆史的後果來看,西班牙對墨西哥的掠奪式統治也是一種必然,因為明眼人都知道,這塊土地注定是永遠不可能屬於他們。
因此,這就意味著寧藩和靖藩兩藩,看似地處邊疆,其實和內地沒有什麽區別,兩國的軍事武備不如天竺這也是必然。
也因此,兩藩尤其是寧藩,對天竺藩總是有些隔閡。
寧藩治下,總覺得天竺藩治下大半都是混血,天生卑賤,粗魯無禮,偏又武力強大,更讓人覺得粗鄙。
而天竺藩則覺得寧王藩治下往往前倨後恭,表裏不一,辦起事來總是猶猶豫豫,過於拘謹,讓人覺得不夠爽利。
總之,雖然同是朝廷治下,同一種族,但幾百年分封建製下來,兩地軍民早已經移風易俗,變成了完全不同的兩個國家。
這也是無可奈何。
對這一點李哲不是不知,但他卻絕沒想到竟有人敢於打他的船隊的主意。46
海上,大船破浪前行,不斷揚起幾米高的大浪,李哲就站在自己的船頭,眺望遠方的海天一色,定海港發生的事情雖然讓他生氣,但是他不是普通人,這點事兒還不足以讓他鬱悶多長時間。
這件事本質上是寧王失禮,丟的是他寧王殿下的人,和他李哲有什麽關係。
說實話,如果不是怕失禮,按他李哲的本性,才不願意去拜見寧王,平白的低人一頭,當他李哲很想見麽。
說起來這一世李哲剛來的時候還知道些低調,處處謹小慎微,生怕得罪了哪個大官,被人一指頭碾死。但是自從從北伐戰場上迴來後,經過了刀槍血雨的洗禮,李哲的本性就徹底的恢複了,比起前世來還更要肆意一些,受不得旁人違逆。
而現在整個天竺,更是沒有人治得了他,唯一能夠治得了他的長公主又是出於某些原因不願意違逆他,由得他的性子胡鬧。
這一年多來,他在天竺幹的這些事,市舶司改革,伊河運河,南炎洲開發,這些事哪一件不是軍國大事。
這些事,若是換了一個主君,那是絕對不肯輕易委之於人的。這裏麵哪一件都是必須以傾國之力為之的大事。唯有公主,對他肆意放縱,不管他做什麽都是大力支持。便是因此和朝堂上的那些老臣重臣們打對台也毫不退縮。
弄得李哲在開城的那一段時間,有時候想起來自己都會覺得驚訝。
這長公主對他也太敢於放權了吧!要知道他在開城搞大開發,吸引人口,建立各種基礎設施,某種程度上更像是在開城重建了一個分基地一般。難道公主也從不怕他獨走?
亦或者這就是真愛?
可是這東西他從來都不信啊!
作為一個政治人物,相信感情那絕對是傻缺。
一個真正的政治人物,必須時刻保持絕對的冷靜客觀,絕不為各種情緒所左右,他相信他自己是這樣的人,同時他覺得郡主也是這樣的人。
所以來自公主的這種無緣由的信任也就更讓李哲迷惑了,這也一直是李哲心底裏的一件隱憂。
他腳下的這隻船隊總共四十多艘,其中隻有十三艘是戰船,這十三艘戰船中又有三艘是西洋所謂的戰列艦,本土稱唿的主力艦,意即專門做主力決戰的戰艦,剩下的七艘是巡海船,也即西方所稱的巡航艦、巡洋艦等。
這十艘戰艦組成了這支艦隊的主力護航艦隊。剩下最後的三艘,卻是隻有朝廷軍方正式水師才有的通報船,也就是後世的飛剪船。
按說這飛剪船在曆史上是直到十九世紀才出現的船型,但是在大宋,飛剪船卻是早在幾百年前就有了,時至如今,早已經不知道發展了多少代,飛剪船的製造技術一向是朝廷水師的不傳之秘,在大宋早期的海宋時期為大宋立下了汗馬功勞。
朝廷的巡航艦,就是參照飛剪船船型改造出來的船型,既保證了飛剪船的快速和輕盈,又同時兼顧了船型的重心和穩定,能夠有效的作為火炮的輸出平台。
這種船在曆史上提早幾百年出現,可以說大大推動了宋朝航海業的發展,否則,當年的海宋不一定便能發展出今天這個規模。這飛剪船在李哲看來,不用說又是這一世平行空間裏才有的黑科技,本不應該在這時代出現的東西。
李哲船隊中的這三艘通報船雖然隻有幾百噸大小,載貨量也很小,每艘船隻在船首船尾有兩門火炮,而且就這兩門火炮真的到了海戰中多半也排不上大用。以飛剪船在海麵上飛馳起來的那尿性,這火炮的命中率絕對堪憂。便是神仙來操炮恐怕也打不中人,裝飾性意義遠大於實戰。
所以,李哲手中真正擁有的戰力就隻有三艘主力艦和七艘巡航艦。
這支力量,一般來說,對付海盜是綽綽有餘,要知道這時代,就是朝廷的一支主力水師,真正能夠用於作戰的戰船也就是三五十艘。
這時代海上作戰,已經進入火炮決戰模式,所以船的數量多少已經沒有什麽意義,重要的海船的質量。
大宋三藩中,天竺藩的戰船一向是最好的,其原因便是天竺最經常和西方人打交道,和西方各國的主力艦隊作戰,交流,一直是處在這個時代的最尖端。而相比起來,寧王藩和靖王藩,則雖然也是帝國邊疆,但和歐羅巴諸國還隔著一汪遼闊的太平洋。
新大陸上,距離天朝最近的就是西班牙麾下的墨西哥殖民地,但這時代的墨西哥,西班牙還遠未完成完全占領,西班牙雖然早在一百多年前就進入了墨西哥攻打阿茲特克,但是一百多年過去了,西班牙人還被困在中美洲富饒的原始叢林中,還遠未完成對此地的征服大業。
曆史上西班牙是直到十八世紀才完成了對墨西哥的征服,而很快,還沒等西班牙有時間好好享受來自墨西哥的白銀福利,僅僅幾十年後,墨西哥的獨立起義就開始了,此起彼伏,弄得西班牙焦頭爛額,而此時就在它的身邊,東北邊,馬上就有一隻龐然大物迅速崛起,西班牙很快就失去了在這裏的統治。
所以,從曆史的後果來看,西班牙對墨西哥的掠奪式統治也是一種必然,因為明眼人都知道,這塊土地注定是永遠不可能屬於他們。
因此,這就意味著寧藩和靖藩兩藩,看似地處邊疆,其實和內地沒有什麽區別,兩國的軍事武備不如天竺這也是必然。
也因此,兩藩尤其是寧藩,對天竺藩總是有些隔閡。
寧藩治下,總覺得天竺藩治下大半都是混血,天生卑賤,粗魯無禮,偏又武力強大,更讓人覺得粗鄙。
而天竺藩則覺得寧王藩治下往往前倨後恭,表裏不一,辦起事來總是猶猶豫豫,過於拘謹,讓人覺得不夠爽利。
總之,雖然同是朝廷治下,同一種族,但幾百年分封建製下來,兩地軍民早已經移風易俗,變成了完全不同的兩個國家。
這也是無可奈何。
對這一點李哲不是不知,但他卻絕沒想到竟有人敢於打他的船隊的主意。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