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將軍,本教使者到了。”
寶鐸等人遠遠望見神光使者應約而來,頓時長長鬆了口氣,紛紛站起身來迎迓。
蘇湛威已經知道蘇梨落一行的失蹤和神光教未必有什麽關係,不過人既然約來了,便沒有避而不見的道理。若能從長逝口中多了解一些當日情景也是好的。
寶鐸不敢向副使泄露蘇湛威的身份,長逝兩個便不甚了然,隻是看西河兵將張網以待的架式,心知不是善茬。
輕舟來到近處,長逝兩個掠身而起,踏上大船,目光在場中略一遊弋,自然落到蘇湛威身上,長逝淡淡開口道:“你們是什麽人,竟敢抓捕我神光教的人?”
蘇湛威不慍不火地掃了寶鐸一眼,示意她說明原委。
寶鐸笑著解釋道:“這位是西河帥府蘇伏波,數月前六大宗派齊集懸空島賞鑒月絕書,蘇小姐適逢其會,之後便下落不明。因此蘇伏波懷疑到我教身上,還望兩位使者說明一下當時情景,解除誤會。”
長逝輕哦一聲,緩緩道:“蘇小姐的下落麽,我倒是知道一些,隻是這裏人多眼雜,恐怕不是說話的地方∧∵,。”
“你果真知道小女的下落?”蘇湛威將信將疑,海船經過鼠群一番嘶咬,早成了一具骨架,船板上許多人眾,總須有個分派,他微一沉吟,點頭道:“既然如此,便請貴使到老夫的坐船上盤桓一時。”
說著將花成陽喚到近前,交待他把天女門的弟子安排到飛艇上,此間事了,順便助她們一程。
明欽冷眼旁觀越發覺得中有蹊蹺,船上的人識得長逝的不多,他卻在懸空島、千佛洞會過兩次,這女郎雖然裝束齊整,遮掩的不著痕跡,然而長逝原本就不是這麽一種作派。神光教百密一疏,哪裏料到此間有熟識長逝的人。
“長逝使者,千佛洞匆匆一別,可還記得區區在下?”
女郎嬌軀微震,驚疑不定的望了望明欽,佯作不解的道:“閣下莫不是西河帥府的人,恕本使眼拙,向來與天庭兵將無甚相識?”
明欽笑道:“神使職尊位顯,難免是貴人多忘事。不過在下對神使的風采可是一見難忘呢?”
“是麽?”女郎含糊一笑,不願和他糾纏,岔口道:“蘇將軍,據我所知,令愛的處境可是不太好呢?”
蘇湛威愛女心切,亟盼從長逝口中得些消息,當下不疑有他,便要引著女郎上艇。
“不忙。”明欽橫身一攔,招唿雲輕素笑道:“懸空島上英才濟濟,此間故人仍多,自古道,‘相知不如舊’,神使視若不見,未免讓人齒冷呢?”
雲輕素心領神會,遙遙拱手道:“長逝神使,別來無恙。”
女郎微微一怔,淺淡的眼眸露出一絲慌亂,口中嘰哩咕嚕說了一句什麽,聽的眾人一陣愕然。女郎倏然醒覺,輕咳了一聲,操著華語中規中矩的道:“抱歉,本使記性不好。不知兩位又是何方神聖?”
…………
說到語言又是一件神妙的物事,它不像文字那麽具有傳承性,但至少也是文字產生的基礎。可歎的是不但靈能如人類有語言,鳥獸甚至草木大抵都有自己的語言。相傳介葛盧解牛語,公冶長解鳥語,陽翁仲解馬語,成子、楊宣皆解雀語。至於人族語言,因地域和種族的不同也多有異同,以天界的境域廣大,那是更加複雜了。
尋常仙民也理會不了許多,隻能聽出是外方語言罷了。
老子是主張小國寡民,雖然讓人在物欲塵囂之餘頗生向往之情,實則不但於人類曆史不相符合,將來恐怕也難有實現的一天。‘小國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真是人類生存的原始形態,仙家盛稱道法自然,但道法自然往往就難以逃脫任人宰割的命運,伏羲一畫開天,推衍八卦,昌明自強不息的道義,人類發明群道,才能夠戰自然而勝之,戰鳥獸而勝之,發皇到而今的仙道文明。老莊常常說什麽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實在是不知原本,流於因噎廢食的謬境。
自從仙道日漸發煌,人族中的智識之士恆不免危亡之憂,仙家精擅騰雲駕霧、什麽日車海船之類,朝發東海,夕至昆侖半點都不艱難。商旅流通,互通有無,誠然是三界之大勢,即便還有僻處山林、甘於寂寞的,於三界的現狀是沒有什麽扭轉之力了。
人族借助於器物之利,仙道的威能實在已經超越太古的四靈,以妖族的桀驁不馴且不能不俯首帖耳便可見一斑。所以深憂之士以史為鑒,常常戒懼人族會重蹈四靈的覆轍,神通製霸,自取滅亡。
這種顧慮自然不是杞人憂天,但人族和四靈究竟有大不相同的地方。人族的體魄在萬類中大概隻屬於中下,而其特別的成功之處就在於智能的發達。而智能又不在於先天的明敏,四靈中麒麟、鳳凰都有睿智之名,玄武以謀略見許,貔貅以雄武著稱,所以合稱四靈。而人族則頗為通悟,大約都是觀察四靈之得失,有以自警,像謙、敬、恆這些自勉自勵的品德恰恰是四靈缺乏的。
萬類間征伐吞並是很尋常的,但物極必反、盛衰有常也堪稱至理,所以曆史上沒有哪個種族單靠武力的強大能夠永葆雄長的地位。陰陽家說中夏名叫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有九州,便是大禹稱道的九州。中夏之外像赤縣神州這樣的界域還有九個,就是大九州。東方朔著為《十洲記》。而今九洲交通,寰宇一家,遍閱天下萬國,能像中夏這樣萬萬裏疆域,數千年曆史,傳承不衰的真可說絕無僅有。
而中夏之所以能夠創造出這種局麵,便在於其目光不局限於武力兼並,而更強調人文化成。車同軌、書同文,這是消彌扞格的根本原因。當然這都是曆史了,曆史上中夏恆能創造出高明的文化,所以四夷樂於推戴,某些種族也曾強行推廣其文字、風俗,但卻無非以武力為震懾,一旦武力失效,鄙陋傖俗的文化當然無法讓人信從。
寶鐸等人遠遠望見神光使者應約而來,頓時長長鬆了口氣,紛紛站起身來迎迓。
蘇湛威已經知道蘇梨落一行的失蹤和神光教未必有什麽關係,不過人既然約來了,便沒有避而不見的道理。若能從長逝口中多了解一些當日情景也是好的。
寶鐸不敢向副使泄露蘇湛威的身份,長逝兩個便不甚了然,隻是看西河兵將張網以待的架式,心知不是善茬。
輕舟來到近處,長逝兩個掠身而起,踏上大船,目光在場中略一遊弋,自然落到蘇湛威身上,長逝淡淡開口道:“你們是什麽人,竟敢抓捕我神光教的人?”
蘇湛威不慍不火地掃了寶鐸一眼,示意她說明原委。
寶鐸笑著解釋道:“這位是西河帥府蘇伏波,數月前六大宗派齊集懸空島賞鑒月絕書,蘇小姐適逢其會,之後便下落不明。因此蘇伏波懷疑到我教身上,還望兩位使者說明一下當時情景,解除誤會。”
長逝輕哦一聲,緩緩道:“蘇小姐的下落麽,我倒是知道一些,隻是這裏人多眼雜,恐怕不是說話的地方∧∵,。”
“你果真知道小女的下落?”蘇湛威將信將疑,海船經過鼠群一番嘶咬,早成了一具骨架,船板上許多人眾,總須有個分派,他微一沉吟,點頭道:“既然如此,便請貴使到老夫的坐船上盤桓一時。”
說著將花成陽喚到近前,交待他把天女門的弟子安排到飛艇上,此間事了,順便助她們一程。
明欽冷眼旁觀越發覺得中有蹊蹺,船上的人識得長逝的不多,他卻在懸空島、千佛洞會過兩次,這女郎雖然裝束齊整,遮掩的不著痕跡,然而長逝原本就不是這麽一種作派。神光教百密一疏,哪裏料到此間有熟識長逝的人。
“長逝使者,千佛洞匆匆一別,可還記得區區在下?”
女郎嬌軀微震,驚疑不定的望了望明欽,佯作不解的道:“閣下莫不是西河帥府的人,恕本使眼拙,向來與天庭兵將無甚相識?”
明欽笑道:“神使職尊位顯,難免是貴人多忘事。不過在下對神使的風采可是一見難忘呢?”
“是麽?”女郎含糊一笑,不願和他糾纏,岔口道:“蘇將軍,據我所知,令愛的處境可是不太好呢?”
蘇湛威愛女心切,亟盼從長逝口中得些消息,當下不疑有他,便要引著女郎上艇。
“不忙。”明欽橫身一攔,招唿雲輕素笑道:“懸空島上英才濟濟,此間故人仍多,自古道,‘相知不如舊’,神使視若不見,未免讓人齒冷呢?”
雲輕素心領神會,遙遙拱手道:“長逝神使,別來無恙。”
女郎微微一怔,淺淡的眼眸露出一絲慌亂,口中嘰哩咕嚕說了一句什麽,聽的眾人一陣愕然。女郎倏然醒覺,輕咳了一聲,操著華語中規中矩的道:“抱歉,本使記性不好。不知兩位又是何方神聖?”
…………
說到語言又是一件神妙的物事,它不像文字那麽具有傳承性,但至少也是文字產生的基礎。可歎的是不但靈能如人類有語言,鳥獸甚至草木大抵都有自己的語言。相傳介葛盧解牛語,公冶長解鳥語,陽翁仲解馬語,成子、楊宣皆解雀語。至於人族語言,因地域和種族的不同也多有異同,以天界的境域廣大,那是更加複雜了。
尋常仙民也理會不了許多,隻能聽出是外方語言罷了。
老子是主張小國寡民,雖然讓人在物欲塵囂之餘頗生向往之情,實則不但於人類曆史不相符合,將來恐怕也難有實現的一天。‘小國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真是人類生存的原始形態,仙家盛稱道法自然,但道法自然往往就難以逃脫任人宰割的命運,伏羲一畫開天,推衍八卦,昌明自強不息的道義,人類發明群道,才能夠戰自然而勝之,戰鳥獸而勝之,發皇到而今的仙道文明。老莊常常說什麽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實在是不知原本,流於因噎廢食的謬境。
自從仙道日漸發煌,人族中的智識之士恆不免危亡之憂,仙家精擅騰雲駕霧、什麽日車海船之類,朝發東海,夕至昆侖半點都不艱難。商旅流通,互通有無,誠然是三界之大勢,即便還有僻處山林、甘於寂寞的,於三界的現狀是沒有什麽扭轉之力了。
人族借助於器物之利,仙道的威能實在已經超越太古的四靈,以妖族的桀驁不馴且不能不俯首帖耳便可見一斑。所以深憂之士以史為鑒,常常戒懼人族會重蹈四靈的覆轍,神通製霸,自取滅亡。
這種顧慮自然不是杞人憂天,但人族和四靈究竟有大不相同的地方。人族的體魄在萬類中大概隻屬於中下,而其特別的成功之處就在於智能的發達。而智能又不在於先天的明敏,四靈中麒麟、鳳凰都有睿智之名,玄武以謀略見許,貔貅以雄武著稱,所以合稱四靈。而人族則頗為通悟,大約都是觀察四靈之得失,有以自警,像謙、敬、恆這些自勉自勵的品德恰恰是四靈缺乏的。
萬類間征伐吞並是很尋常的,但物極必反、盛衰有常也堪稱至理,所以曆史上沒有哪個種族單靠武力的強大能夠永葆雄長的地位。陰陽家說中夏名叫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有九州,便是大禹稱道的九州。中夏之外像赤縣神州這樣的界域還有九個,就是大九州。東方朔著為《十洲記》。而今九洲交通,寰宇一家,遍閱天下萬國,能像中夏這樣萬萬裏疆域,數千年曆史,傳承不衰的真可說絕無僅有。
而中夏之所以能夠創造出這種局麵,便在於其目光不局限於武力兼並,而更強調人文化成。車同軌、書同文,這是消彌扞格的根本原因。當然這都是曆史了,曆史上中夏恆能創造出高明的文化,所以四夷樂於推戴,某些種族也曾強行推廣其文字、風俗,但卻無非以武力為震懾,一旦武力失效,鄙陋傖俗的文化當然無法讓人信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