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的意思是?”閔直有些不明就裏的問。
“如今離京城最近的兵力駐守在奉城,調兵遣將來到京城少說要四五日,來不及阻擋,而薑巡所駐守的郢州距常山郡不過五百裏,兵將都是現成的,豈不方便?”
閔直聽寧攸颺解釋出來,眼神越來越亮,最後有些不可思議道:“對啊,常山王領了最精銳的軍隊隨行,現在常山郡是兵力最弱的時候,如今我們圍住常山郡剛好可以化解庶陽的危機!”
閔直欽佩的看著寧攸颺,可神情卻帶著探究之意,他作為寧攸颺的老師,對這位學生溫厚純良的性格毫不懷疑,可他這次做出的決斷似乎與以往不同……
寧攸颺似乎明白他在想什麽,他聲音柔和至極,甚至讓人感覺到一絲不食人間煙火的縹緲之意,那是屬於上位者的孤獨和清高:“太傅,孤以往並不是不會用這些手段,隻是不願。”
閔直含笑點頭,心中滿是欣慰,王座上的人明明身穿王袍,卻有著與世人不同的出世之姿,他的神情永遠溫和悠遠,似渾厚的高山,似清淨的流水,卻懷著亂世中最珍貴的仁愛與平和。
此生能教導侍奉這樣一位君上,餘願足矣。
本應在年後舉行的兩國之盟提前了一月有餘,佳陽和嬴華的大婚之期終於到了眼前,這一天是冬至,應了瑞雪兆豐年的吉祥之意。
納征之禮在兩日前由濁滄的禮官完成,今日午時前由寧王和世子嬴華共同祭拜天地並在冊立文書上蓋好金印,這些都有前例可循,唯奉迎之禮有所變化。
本應由寧國一路至濁滄才算完成的迎親之禮,改為由嬴華從宮中將佳陽迎迴庶陽行宮便算禮成。
一大早,十幾位嬤嬤便圍著佳陽左右伺候,銀珠作為從小侍奉在側的宮女自然比旁人更親近些,凡是貼身衣物以及飾品都由她掌管。
但見鏡中的女子溫婉秀麗,那長長細眉讓人覺得十分柔和,再配上一對煙雨空濛的杏目,讓人覺得仿佛深處於江南的煙雨之中,潤物細無聲。
蓮步輕挪,佳人的身形玲瓏嬌俏,略顯削瘦的身形因大紅喜服而顯得莊重美麗,還有些不勝衣襟的柔弱。
銀珠一見之下讚歎不已:“殿下,你長得真好看,贏世子更是英武俊美,公主和世子是天作之合,定能讓很多人羨慕!”
佳陽聽後不以為喜,抬起纖細的手指摸了摸脖子上的金飾,怔忡道:“銀珠,你覺得贏世子和那位世子府中的客人相比如何?”
“客人?”銀珠愣了一下,馬上想起那位不世容顏的青衣公子,有些為難道:“這……如何好比?”
她怕公主聽了不悅,於是想了好一會又補充道:“贏世子是濁滄的少主,未來的君王,那俊美公子雖然也不一般,可……可他隻是個江湖人呀!”
“江湖人?”佳陽微愣,然後幽幽重複了一遍,覺得鼻中發酸,是啊…自己與他不過一麵,就連那人在疏國執政的樣子都不曾見過,自己對他而言,不過是江湖一見的過客。
而且今日之後,她便連這一分想念和追憶都變成了奢侈,終究,此生沒有機會向那人道出這份僅僅一麵的傾心。
好在,她如今有了與鳳朝歌對弈的資格,即便他們是對立的身份,這樣……便很好。
佳陽強自壓下想要湧出的淚水,化為苦澀一笑,算是迴應了銀珠的誇讚:“紅色雖美,但太過瀟灑熱烈,這顏色並不適合我,此生……僅此一次吧。”
銀珠歪歪頭,有些不懂佳陽的傷感,換做尋常女子,以公主之尊嫁給贏世子那般俊美有權勢的夫君,不知道要開心的哪裏去了。
“佳陽,我的女兒啊!”窗外傳來一聲尖銳的叫聲。
錦貴妃帶著身後的行珍姑姑不由分說的走了進來,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拉住佳陽的手,感情悲切。
佳陽有些驚訝,問道:“母妃,你不是在被禁足嗎?”
說起禁足,錦貴妃真是氣不打一出來,恨恨道:“你父王不在了,難道那人還敢阻著我看女兒出嫁不成!你王兄雖然犯了錯,但百善孝為先,那人難道不怕天下人恥笑!錦貴妃口中的‘那人’自然是寧攸颺。
佳陽蹙起秀麗的眉,她印象中的母妃一直是位精致美麗的婦人,而且頗識時務,何曾像現在這般為一點小事疾言厲色過?
可當她看到錦貴妃那身半舊的衣裙時,她立刻明白了宮中人的拜高踩低,若不是自己頗得王兄器重,恐怕母妃會過的更淒慘。
“母妃,你不要這樣說王兄。”她溫言勸道。
“不要這樣說?”錦貴妃揚起眸子,狠狠瞪了她一眼:“若不是他害你岐王兄監禁,我不會到今日你出嫁才能看上一眼。”
她輕輕‘哼’了一聲:“你以為寧王安了什麽好心,倒是來說說,你一個大婚怎就招來常山王圍攻京城了?還不是拿你做樣子掩蓋他的目的,如今好好兒的一個婚禮,鬧得人心惶惶,這是成心不讓你好嫁啊!”
錦貴妃本有十分不快,卻慢慢變成了啼哭,說來說去佳陽也是她十月懷胎掉下來的肉,雖不及岐王是個男兒身,可也是心疼的。
沒想到佳陽聞言變色,抓起錦貴妃的手,緊張道:“你說什麽?常山王已經在城外和王兄對峙?”
錦貴妃從沒見過自己女兒疾言厲色,被她嚇得愣住了,佳陽卻沒時間和她細說,馬上派遣銀珠道:“快去問問,離大婚的吉時還有多久?”
銀珠並不知道寧王與公主之間的謀劃,隻看了眼天色,含笑迴稟道:“公主不必著急,離吉時還有一個多時辰呢。”
“一個多時辰?”佳陽在房中待不住,往外走去:“去通傳,我要見王兄!”
錦貴妃眼疾手快的拉住自己女兒,驚詫道:“你這是做什麽?上花轎的吉時不對是要出大亂子的,這對女人來說是大事,馬虎不得!”
佳陽推開錦貴妃的手便往外走,以婚禮要求常山王入京的計謀,除了王兄便隻有閔太傅、自己和嬴華知曉,如今情勢危急,哪裏顧得上什麽吉時不吉時?
“公主殿下!”
佳陽剛走出自己的殿閣,便在宮巷拐角處撞上一人,正是自己未來的夫君,那手握天下兵馬的濁滄世子。
嬴華同樣是一身紅色喜服,金冠黑發、襯得他俊美無雙,此刻筆挺的立在宮門一角,那笑容如同天上的燦陽,讓人難以逼視。
“贏世子,你怎麽在這裏?”正如銀珠所說,吉時還未到。
嬴華朗然一笑:“常山王帶了兩千精兵進城,三千駐紮城外,情勢危急直指寧王,公主一人貿然前去實在不妥,便讓嬴華以奉迎之禮陪公主前去如何?”
佳陽瞪大杏目看著來人,沒想到他會出現救急,俊美男子正一副勝券在握的表情,並用欣賞的目光看著自己,那樣子仿佛是在看一件藝術品,帶著平靜的欣喜和讚同,卻太過孤傲疏離。
耀眼!強大的威嚴如高高在上的天神,甚至有些自負,卻讓人沒有理由的信服。
佳陽深吸一口氣,點頭:“勞煩贏世子。”
嬴華將佳陽請進了喜轎之中,無視掉錦貴妃的討好以及其他人的驚訝之情,引著鸞轎直接來到朝政殿,美名其曰:長兄如父,佳陽應和寧王拜別。
常山王雖然隻帶了五百人入宮,但已經形成逼宮之勢,剩下一千五百人在宮門口挾製禁軍,另有三千人在庶陽城外,提防寧攸颺的外援。
大殿中官員多為文職,從未見過戰場上的打殺,此刻正瑟瑟發抖的被圈在一起,唯恐常山王一怒就將自己拿來開刀,唯有閔直生了一身傲骨,直挺挺的站在寧攸颺身邊。
常山王仍穿了件華麗的紫色錦袍,正大搖大擺的坐在寧攸颺旁邊的位子,手中握著酒壺。
他豪飲了一大杯,大聲笑道:“多久沒有嚐過宮中的酒宴了,痛快!”
他手下的兵將將刀架在文武大臣的脖頸上,唯獨對閔直和寧攸颺稍有禮遇,隻派了幾名士兵站在旁邊,虎視眈眈的盯著。
隻見寧攸颺絲毫不以為杵,還抬了抬手:“常山王若是喜歡,便多飲些。”
常山王斜著膀子站了起來,那樣子既有幾分京城紈絝子弟的混勁,又有幾分粗獷的邪氣,他一屁股坐在寧攸颺麵前的桌案上,用兩個人能聽到的聲音說道:“如今城裏城外都是我常山郡的人馬,那日我在府中說的話還作數,我隻要一個禪讓。”
寧攸颺也含笑湊近了幾分,低語道:“你既然帶兵直入庶陽,等同於昭告天下謀反,既然你不在意自己的身後名,何苦求一個禪讓,直接殺了孤豈不是更好?”
常山王稀奇的看了寧攸颺片刻,用大拇指將劍從鞘中推出,斜眼問道:“你以為我不敢?”
“不成體統啊,不成體統!”就在兩人說話的時候,人堆裏響起一個聲音,朝中的老學究見常山王坐無坐像、站無站像,活像市井間的二流子,不禁搖頭大歎。
“你這個樣子哪有一點王侯的樣子,竟敢帶兵入宮坐在王上的桌案上撒野,你、你……”老學究一臉恨鐵不成鋼的樣子,竟找不出一個詞來罵他。
常山王給了手下一個眼神,就見旁邊的士兵朝著老學究的腹部一拳打過去,引得身旁的官員連連高唿。
“如今離京城最近的兵力駐守在奉城,調兵遣將來到京城少說要四五日,來不及阻擋,而薑巡所駐守的郢州距常山郡不過五百裏,兵將都是現成的,豈不方便?”
閔直聽寧攸颺解釋出來,眼神越來越亮,最後有些不可思議道:“對啊,常山王領了最精銳的軍隊隨行,現在常山郡是兵力最弱的時候,如今我們圍住常山郡剛好可以化解庶陽的危機!”
閔直欽佩的看著寧攸颺,可神情卻帶著探究之意,他作為寧攸颺的老師,對這位學生溫厚純良的性格毫不懷疑,可他這次做出的決斷似乎與以往不同……
寧攸颺似乎明白他在想什麽,他聲音柔和至極,甚至讓人感覺到一絲不食人間煙火的縹緲之意,那是屬於上位者的孤獨和清高:“太傅,孤以往並不是不會用這些手段,隻是不願。”
閔直含笑點頭,心中滿是欣慰,王座上的人明明身穿王袍,卻有著與世人不同的出世之姿,他的神情永遠溫和悠遠,似渾厚的高山,似清淨的流水,卻懷著亂世中最珍貴的仁愛與平和。
此生能教導侍奉這樣一位君上,餘願足矣。
本應在年後舉行的兩國之盟提前了一月有餘,佳陽和嬴華的大婚之期終於到了眼前,這一天是冬至,應了瑞雪兆豐年的吉祥之意。
納征之禮在兩日前由濁滄的禮官完成,今日午時前由寧王和世子嬴華共同祭拜天地並在冊立文書上蓋好金印,這些都有前例可循,唯奉迎之禮有所變化。
本應由寧國一路至濁滄才算完成的迎親之禮,改為由嬴華從宮中將佳陽迎迴庶陽行宮便算禮成。
一大早,十幾位嬤嬤便圍著佳陽左右伺候,銀珠作為從小侍奉在側的宮女自然比旁人更親近些,凡是貼身衣物以及飾品都由她掌管。
但見鏡中的女子溫婉秀麗,那長長細眉讓人覺得十分柔和,再配上一對煙雨空濛的杏目,讓人覺得仿佛深處於江南的煙雨之中,潤物細無聲。
蓮步輕挪,佳人的身形玲瓏嬌俏,略顯削瘦的身形因大紅喜服而顯得莊重美麗,還有些不勝衣襟的柔弱。
銀珠一見之下讚歎不已:“殿下,你長得真好看,贏世子更是英武俊美,公主和世子是天作之合,定能讓很多人羨慕!”
佳陽聽後不以為喜,抬起纖細的手指摸了摸脖子上的金飾,怔忡道:“銀珠,你覺得贏世子和那位世子府中的客人相比如何?”
“客人?”銀珠愣了一下,馬上想起那位不世容顏的青衣公子,有些為難道:“這……如何好比?”
她怕公主聽了不悅,於是想了好一會又補充道:“贏世子是濁滄的少主,未來的君王,那俊美公子雖然也不一般,可……可他隻是個江湖人呀!”
“江湖人?”佳陽微愣,然後幽幽重複了一遍,覺得鼻中發酸,是啊…自己與他不過一麵,就連那人在疏國執政的樣子都不曾見過,自己對他而言,不過是江湖一見的過客。
而且今日之後,她便連這一分想念和追憶都變成了奢侈,終究,此生沒有機會向那人道出這份僅僅一麵的傾心。
好在,她如今有了與鳳朝歌對弈的資格,即便他們是對立的身份,這樣……便很好。
佳陽強自壓下想要湧出的淚水,化為苦澀一笑,算是迴應了銀珠的誇讚:“紅色雖美,但太過瀟灑熱烈,這顏色並不適合我,此生……僅此一次吧。”
銀珠歪歪頭,有些不懂佳陽的傷感,換做尋常女子,以公主之尊嫁給贏世子那般俊美有權勢的夫君,不知道要開心的哪裏去了。
“佳陽,我的女兒啊!”窗外傳來一聲尖銳的叫聲。
錦貴妃帶著身後的行珍姑姑不由分說的走了進來,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拉住佳陽的手,感情悲切。
佳陽有些驚訝,問道:“母妃,你不是在被禁足嗎?”
說起禁足,錦貴妃真是氣不打一出來,恨恨道:“你父王不在了,難道那人還敢阻著我看女兒出嫁不成!你王兄雖然犯了錯,但百善孝為先,那人難道不怕天下人恥笑!錦貴妃口中的‘那人’自然是寧攸颺。
佳陽蹙起秀麗的眉,她印象中的母妃一直是位精致美麗的婦人,而且頗識時務,何曾像現在這般為一點小事疾言厲色過?
可當她看到錦貴妃那身半舊的衣裙時,她立刻明白了宮中人的拜高踩低,若不是自己頗得王兄器重,恐怕母妃會過的更淒慘。
“母妃,你不要這樣說王兄。”她溫言勸道。
“不要這樣說?”錦貴妃揚起眸子,狠狠瞪了她一眼:“若不是他害你岐王兄監禁,我不會到今日你出嫁才能看上一眼。”
她輕輕‘哼’了一聲:“你以為寧王安了什麽好心,倒是來說說,你一個大婚怎就招來常山王圍攻京城了?還不是拿你做樣子掩蓋他的目的,如今好好兒的一個婚禮,鬧得人心惶惶,這是成心不讓你好嫁啊!”
錦貴妃本有十分不快,卻慢慢變成了啼哭,說來說去佳陽也是她十月懷胎掉下來的肉,雖不及岐王是個男兒身,可也是心疼的。
沒想到佳陽聞言變色,抓起錦貴妃的手,緊張道:“你說什麽?常山王已經在城外和王兄對峙?”
錦貴妃從沒見過自己女兒疾言厲色,被她嚇得愣住了,佳陽卻沒時間和她細說,馬上派遣銀珠道:“快去問問,離大婚的吉時還有多久?”
銀珠並不知道寧王與公主之間的謀劃,隻看了眼天色,含笑迴稟道:“公主不必著急,離吉時還有一個多時辰呢。”
“一個多時辰?”佳陽在房中待不住,往外走去:“去通傳,我要見王兄!”
錦貴妃眼疾手快的拉住自己女兒,驚詫道:“你這是做什麽?上花轎的吉時不對是要出大亂子的,這對女人來說是大事,馬虎不得!”
佳陽推開錦貴妃的手便往外走,以婚禮要求常山王入京的計謀,除了王兄便隻有閔太傅、自己和嬴華知曉,如今情勢危急,哪裏顧得上什麽吉時不吉時?
“公主殿下!”
佳陽剛走出自己的殿閣,便在宮巷拐角處撞上一人,正是自己未來的夫君,那手握天下兵馬的濁滄世子。
嬴華同樣是一身紅色喜服,金冠黑發、襯得他俊美無雙,此刻筆挺的立在宮門一角,那笑容如同天上的燦陽,讓人難以逼視。
“贏世子,你怎麽在這裏?”正如銀珠所說,吉時還未到。
嬴華朗然一笑:“常山王帶了兩千精兵進城,三千駐紮城外,情勢危急直指寧王,公主一人貿然前去實在不妥,便讓嬴華以奉迎之禮陪公主前去如何?”
佳陽瞪大杏目看著來人,沒想到他會出現救急,俊美男子正一副勝券在握的表情,並用欣賞的目光看著自己,那樣子仿佛是在看一件藝術品,帶著平靜的欣喜和讚同,卻太過孤傲疏離。
耀眼!強大的威嚴如高高在上的天神,甚至有些自負,卻讓人沒有理由的信服。
佳陽深吸一口氣,點頭:“勞煩贏世子。”
嬴華將佳陽請進了喜轎之中,無視掉錦貴妃的討好以及其他人的驚訝之情,引著鸞轎直接來到朝政殿,美名其曰:長兄如父,佳陽應和寧王拜別。
常山王雖然隻帶了五百人入宮,但已經形成逼宮之勢,剩下一千五百人在宮門口挾製禁軍,另有三千人在庶陽城外,提防寧攸颺的外援。
大殿中官員多為文職,從未見過戰場上的打殺,此刻正瑟瑟發抖的被圈在一起,唯恐常山王一怒就將自己拿來開刀,唯有閔直生了一身傲骨,直挺挺的站在寧攸颺身邊。
常山王仍穿了件華麗的紫色錦袍,正大搖大擺的坐在寧攸颺旁邊的位子,手中握著酒壺。
他豪飲了一大杯,大聲笑道:“多久沒有嚐過宮中的酒宴了,痛快!”
他手下的兵將將刀架在文武大臣的脖頸上,唯獨對閔直和寧攸颺稍有禮遇,隻派了幾名士兵站在旁邊,虎視眈眈的盯著。
隻見寧攸颺絲毫不以為杵,還抬了抬手:“常山王若是喜歡,便多飲些。”
常山王斜著膀子站了起來,那樣子既有幾分京城紈絝子弟的混勁,又有幾分粗獷的邪氣,他一屁股坐在寧攸颺麵前的桌案上,用兩個人能聽到的聲音說道:“如今城裏城外都是我常山郡的人馬,那日我在府中說的話還作數,我隻要一個禪讓。”
寧攸颺也含笑湊近了幾分,低語道:“你既然帶兵直入庶陽,等同於昭告天下謀反,既然你不在意自己的身後名,何苦求一個禪讓,直接殺了孤豈不是更好?”
常山王稀奇的看了寧攸颺片刻,用大拇指將劍從鞘中推出,斜眼問道:“你以為我不敢?”
“不成體統啊,不成體統!”就在兩人說話的時候,人堆裏響起一個聲音,朝中的老學究見常山王坐無坐像、站無站像,活像市井間的二流子,不禁搖頭大歎。
“你這個樣子哪有一點王侯的樣子,竟敢帶兵入宮坐在王上的桌案上撒野,你、你……”老學究一臉恨鐵不成鋼的樣子,竟找不出一個詞來罵他。
常山王給了手下一個眼神,就見旁邊的士兵朝著老學究的腹部一拳打過去,引得身旁的官員連連高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