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有些內容比較深奧,有幾個玄門術語,將就著看吧,畢竟具體解釋起來太麻煩。)
一路狂奔,和圓濟很快來到隧道盡頭。衝出隧道之後,豁然開朗,眼前再次出現一座大殿,隻是規模比之前的小了一號,殿中間的石柱也細了一點,不過我沒功夫觀摩這些,繞著大殿四壁跑了一圈,很快找到幾扇小門。
麵對眼前那些小門我有點發呆,這麽多門,老婆子他們走的是哪一個呢?正在我猶豫時,圓濟一指身旁的一扇小門說,這扇門口有血跡。
我走過去一看,就見門框上有隻血手印,手指衝門內側,手心衝外,似乎是扶著門框走進小門的。從手印大小來看,像是女人手印,我心裏頓時一沉,想都沒想,招唿圓濟一聲,悶頭鑽了進去。
小門後麵,是處大型迴廊,呈環形走勢,拱弧穹頂,六七米高度,感覺好像我們還在山體內部。因為手燈光源有限,看不出迴廊的整體格局。我拿手電在迴廊裏晃了一圈,發現迴廊大致呈圓形,似乎不止一道門。
於是我們故技重施,繞著偌大迴廊轉了一圈,很快發現迴廊四周總共有八道石門,不過,這些門上都沒有血跡,也沒有什麽明顯標記,可以說,全都一模一樣。如果敢再繞著迴廊轉幾圈,恐怕我們連來時的那道門都找不到了。
麵對這麽多門,我又犯了難,不知道該走哪一道。
我敢確定老婆子他們一定是從這裏走的,而且他們走的那道門,一定就是出去的路。我在心裏自忖,如果這時我們胡亂走進去一個,隻有七比一的比率,出去的可能性不大,還有可能會和老婆子他們背道而馳,越走越遠。
也不知道他們現在怎麽樣了,會不會已經出事了……
我不敢再想下去。眼下唯一的辦法就是,從剩餘的七道門中,找到他們走的那扇門,可是,該怎麽找呢?
停在空蕩蕩的迴廊中央位置,我向身旁的圓濟看了一眼,希望他那些“敬小慎微”能夠發現什麽,但很失望,圓濟這時看上去似乎也很迷茫,一雙眼睛呆呆盯著腳下,也不知道在想什麽。
我無意識順著他目光向他腳下看了一眼,這一看不要緊,我竟發現在他腳前有根突出地麵的小石樁子,拇指粗細,一指多高,用手電一照,樁子表麵還挺光滑,好像被人刻意打磨過,在光線照射下,竟還幽幽反光,十分奇異。
石樁讓我產生了好奇,當即蹲下身子拿手電照射著,打眼仔細看了看。圓濟也蹲了下來,他看著石樁子問我:“師兄,這是什麽?”
我扭臉看了他一眼,說:“不知道,你剛才不是在一直看著它嘛,你覺得它是什麽?”
圓濟似乎被我問的一愣,說:“我沒看它啊,你不拿手電照,我不知道腳下還有這個。”
“那你剛……算了。”話沒說完,我就咽了迴去。低頭念經,不正是圓濟的招牌動作嘛,可能剛才他又在念經也不一定。
我忍不住伸手在石樁上摸了摸,觸手處感覺挺光滑,質地似乎和這裏的石頭不太一樣,感覺像是被人當楔子有意埋在這兒的。隨後,我又在石樁中部位置摸到一圈不太明顯細槽兒,槽口也是極為光滑,有種渾然天成的感覺,像是被什麽東西轉著圈兒摩挲出來的。
“這是幹什麽用的呢?”我嘴裏兀自嘟囔一句,同時莫須裏生出一個念頭,抬頭向四周看了看,隨後又舉起手電照了照。以我的目測來看,這石樁子剛好在迴廊中心點。
中心?我猛然間想了起來!
我忙把手電放在地上,抬手抓住身邊圓濟的僧袍,還沒等他反應過來,雙手一使勁,噝啦一聲,扯下一綹。
圓濟驚問:“師兄,你要幹啥?”
“不幹啥,確定一下自己的想法。”說著,拎著布條走到我們剛才出來的那扇門前,把布條放在門口後,又在迴廊裏找了塊碎石,用碎石在門口寫了字。
圓濟這時湊了過來,看著那個字念到:“‘開’?師兄,你寫個‘開’字幹啥?”
我這時沒功夫跟他解釋,寫好之後,再次返迴石樁近前,以門口布條為一點,以石樁為第二點,所謂三點一線,還有一點。
我以石樁為起始點,以布條為對稱點,兩點一線,很快找到第三點,也就是“開”字門對麵那道門,然後在那道門口用石塊也寫了個字。
圓濟再次湊到近前,低下頭看了一眼,念道:“‘杜’?師兄,你到底想幹啥?”
我再次起身,向中心那個石樁走去,邊走邊說:“聽說過道家的奇門遁甲嗎?”
“聽師傅提過。”
“這座迴廊建築,整個兒就是一張大型太極圖,迴廊裏這八道門,其實就是道家奇門遁甲中的八陣門,四陰門四陽門,四陽門為:‘生、休、開、驚’,四陰門為:‘死、景、杜、傷’,一般設計這八道門時,隻在“四陽門”中留兩個生門,其他六個,走進去就會沒命,隻是因為它們的名字不同,咱們在裏麵的死法不一。兩道生門為別為‘開’門和‘生’門,咱們之前過來的那道門不是‘生’門,它隻是通往內部的‘開’門,也就是進去的門,咱們想要出去,就要再找到‘生’門,也就是出去的門,你聽明白了嗎?”
圓濟搖了搖頭:“道家這些東西太深奧,我不明白。”
我笑了,心裏莫名其妙產生一股子優越感,忍不住意氣風發地說:“那是,道家文化出自上古伏羲氏,理論學說經天緯地、博大宏深,比佛門的東西,更有內涵,更耐人尋味。”
“那……師兄,你怎麽懂這些東西的?”
我被圓濟問的一滯:“呃這個……這個我有時沒事的時候吧,也研究研究道家學說,不為別的,主要為了取長補短,更好的修行佛法,衣冠雖別,修行之理則同嘛,咱們佛家和道家的理論,是有共通點的……”
圓濟又問:“那你說,這個石樁又幹啥用的?”
“這個石樁,在道家學說裏,稱為‘無點’,也就是太極八卦裏的中心點,聽說過周而複始嗎?”
圓濟點了點頭。
我繼續說:“太極的意思就是,陰與陽之間不斷循環周轉,周而複始,不過,陰陽之間,無論怎樣循環周轉,總是在圍著一個點轉,而那個點,就叫‘無點’,道德經裏說,‘無,天地之始’,這裏的‘無’,也就是指的這個點,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從生到死,從死到生,從缺到盈,從盈到缺……”
“那個石樁中間位置還有一圈不太明顯凹槽,我估計那上麵曾經拴過細麻繩,麻繩用來當尺規,也就是‘準繩’,畫圓用的。”
“化緣?”圓濟打岔道。
“不是化緣,是畫圓圈兒用的,陰陽魚太極圖,是個圓形,為了尺寸一樣,必須用上準繩畫圓,方之以距,規之以繩……”
沒等我說完,圓濟搖了搖頭:“聽不明白。”
我轉而說:“聽不明白就算了,眼下咱們最要緊的不是研究這個,現在要做的,是從剩下的七扇門裏找到生門。”我頓了一下,向四周看了看,繼續說:“按照奇門遁甲中八陣門的排列方位,生門一般在‘開’門左邊第二位,不過,這是眾所周知的事,設計者恐怕不會傻到按部就班,很可能會移動那道門,咱們必須找到點線索,來推測出那道門的位置。”
“咱們該咋找?”圓濟問我。
我看了他一眼,想了想,隨後不答反問:“要是按你說的,這裏真是座古墓,那你覺得會是那個朝代的呢?”
我這話一出口,就見圓濟居然低下了頭,一張難看的夜叉臉上,露出些難為情,這讓我覺得挺意外的。他說:“我在沒出家之前,看過一本盜墓的書,書上說唐代開山為陵,這裏要是古墓,我看唐代的可能性大些……”
“唐代……”我點點頭,眼睛盯著腳下的石樁琢磨了一會,旋即兀自叨念起來:“唐代皇帝姓李,木子李,國運應該屬‘木’,五行國運循環中屬‘青’,在先天八卦中,木生於地,性屬陰,陰為‘坤’,坤的對立麵是乾,如果‘開’門是陰坤,那在它對麵的‘杜’門應該屬陽,也就是‘乾’,依照先天八卦中‘乾、兌、離、震、坤、艮、坎、巽’,與奇門遁甲陣門相對應的,應該就是:乾對杜,兌對傷,離對生……也就是說,‘杜’門左邊第二道門就是生門,剛好和傳統上‘開’門左邊第二到門為‘生’門的排列順序相反!”
“嘿嘿嘿嘿……這麽簡單,古代那些奇門術士,也不過如此!”
叨念完之後,我如釋重負,笑著對圓濟說:“如果這裏真的是座唐代古墓的話,那道‘杜’門左邊第二道門,應該就是出去的路,咱們要不要試試?”
圓濟似乎早已經被我嘴裏嘟嘟囔囔的東西搞懵了,他把雙手合十衝我說:“圓濟全憑師兄吩咐。”
我說:“那好吧,咱們就拚一次,如果這座古墓不是唐代的,咱們走進那道門,可能會死的很慘。”
圓濟問:“為什麽?”
我帶著他,一邊走向‘杜’門左邊第二道門,也就是“生”門,一邊給他解釋:“一般古墓裏的設計都是和當時朝代一致的,唐朝五行國運屬‘木’,他們一定會把進入古墓的線路設計在木屬位。”
“啥是五行國運?”圓濟和我並肩走在一起。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也代表五種顏色。五行國運,代表一個時代一個國家的屬性和運勢,具體解釋起來太麻煩,這還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盛衰興亡。”
圓濟聽罷,又冷不丁問了我一句:“那咱們現在的國運屬啥?”
我笑了,問他:“國旗啥顏色的?”
“紅色。”
“紅色在五形中屬什麽?”
“不知道。”
“屬火。”
“那咱們國家的興衰運勢咋樣?”
“這個……”我一窒:“這個如果說出來,我恐怕會去坐牢……走吧,別問這麽多了,將來如果有機會,我好好給你講講……”
一路狂奔,和圓濟很快來到隧道盡頭。衝出隧道之後,豁然開朗,眼前再次出現一座大殿,隻是規模比之前的小了一號,殿中間的石柱也細了一點,不過我沒功夫觀摩這些,繞著大殿四壁跑了一圈,很快找到幾扇小門。
麵對眼前那些小門我有點發呆,這麽多門,老婆子他們走的是哪一個呢?正在我猶豫時,圓濟一指身旁的一扇小門說,這扇門口有血跡。
我走過去一看,就見門框上有隻血手印,手指衝門內側,手心衝外,似乎是扶著門框走進小門的。從手印大小來看,像是女人手印,我心裏頓時一沉,想都沒想,招唿圓濟一聲,悶頭鑽了進去。
小門後麵,是處大型迴廊,呈環形走勢,拱弧穹頂,六七米高度,感覺好像我們還在山體內部。因為手燈光源有限,看不出迴廊的整體格局。我拿手電在迴廊裏晃了一圈,發現迴廊大致呈圓形,似乎不止一道門。
於是我們故技重施,繞著偌大迴廊轉了一圈,很快發現迴廊四周總共有八道石門,不過,這些門上都沒有血跡,也沒有什麽明顯標記,可以說,全都一模一樣。如果敢再繞著迴廊轉幾圈,恐怕我們連來時的那道門都找不到了。
麵對這麽多門,我又犯了難,不知道該走哪一道。
我敢確定老婆子他們一定是從這裏走的,而且他們走的那道門,一定就是出去的路。我在心裏自忖,如果這時我們胡亂走進去一個,隻有七比一的比率,出去的可能性不大,還有可能會和老婆子他們背道而馳,越走越遠。
也不知道他們現在怎麽樣了,會不會已經出事了……
我不敢再想下去。眼下唯一的辦法就是,從剩餘的七道門中,找到他們走的那扇門,可是,該怎麽找呢?
停在空蕩蕩的迴廊中央位置,我向身旁的圓濟看了一眼,希望他那些“敬小慎微”能夠發現什麽,但很失望,圓濟這時看上去似乎也很迷茫,一雙眼睛呆呆盯著腳下,也不知道在想什麽。
我無意識順著他目光向他腳下看了一眼,這一看不要緊,我竟發現在他腳前有根突出地麵的小石樁子,拇指粗細,一指多高,用手電一照,樁子表麵還挺光滑,好像被人刻意打磨過,在光線照射下,竟還幽幽反光,十分奇異。
石樁讓我產生了好奇,當即蹲下身子拿手電照射著,打眼仔細看了看。圓濟也蹲了下來,他看著石樁子問我:“師兄,這是什麽?”
我扭臉看了他一眼,說:“不知道,你剛才不是在一直看著它嘛,你覺得它是什麽?”
圓濟似乎被我問的一愣,說:“我沒看它啊,你不拿手電照,我不知道腳下還有這個。”
“那你剛……算了。”話沒說完,我就咽了迴去。低頭念經,不正是圓濟的招牌動作嘛,可能剛才他又在念經也不一定。
我忍不住伸手在石樁上摸了摸,觸手處感覺挺光滑,質地似乎和這裏的石頭不太一樣,感覺像是被人當楔子有意埋在這兒的。隨後,我又在石樁中部位置摸到一圈不太明顯細槽兒,槽口也是極為光滑,有種渾然天成的感覺,像是被什麽東西轉著圈兒摩挲出來的。
“這是幹什麽用的呢?”我嘴裏兀自嘟囔一句,同時莫須裏生出一個念頭,抬頭向四周看了看,隨後又舉起手電照了照。以我的目測來看,這石樁子剛好在迴廊中心點。
中心?我猛然間想了起來!
我忙把手電放在地上,抬手抓住身邊圓濟的僧袍,還沒等他反應過來,雙手一使勁,噝啦一聲,扯下一綹。
圓濟驚問:“師兄,你要幹啥?”
“不幹啥,確定一下自己的想法。”說著,拎著布條走到我們剛才出來的那扇門前,把布條放在門口後,又在迴廊裏找了塊碎石,用碎石在門口寫了字。
圓濟這時湊了過來,看著那個字念到:“‘開’?師兄,你寫個‘開’字幹啥?”
我這時沒功夫跟他解釋,寫好之後,再次返迴石樁近前,以門口布條為一點,以石樁為第二點,所謂三點一線,還有一點。
我以石樁為起始點,以布條為對稱點,兩點一線,很快找到第三點,也就是“開”字門對麵那道門,然後在那道門口用石塊也寫了個字。
圓濟再次湊到近前,低下頭看了一眼,念道:“‘杜’?師兄,你到底想幹啥?”
我再次起身,向中心那個石樁走去,邊走邊說:“聽說過道家的奇門遁甲嗎?”
“聽師傅提過。”
“這座迴廊建築,整個兒就是一張大型太極圖,迴廊裏這八道門,其實就是道家奇門遁甲中的八陣門,四陰門四陽門,四陽門為:‘生、休、開、驚’,四陰門為:‘死、景、杜、傷’,一般設計這八道門時,隻在“四陽門”中留兩個生門,其他六個,走進去就會沒命,隻是因為它們的名字不同,咱們在裏麵的死法不一。兩道生門為別為‘開’門和‘生’門,咱們之前過來的那道門不是‘生’門,它隻是通往內部的‘開’門,也就是進去的門,咱們想要出去,就要再找到‘生’門,也就是出去的門,你聽明白了嗎?”
圓濟搖了搖頭:“道家這些東西太深奧,我不明白。”
我笑了,心裏莫名其妙產生一股子優越感,忍不住意氣風發地說:“那是,道家文化出自上古伏羲氏,理論學說經天緯地、博大宏深,比佛門的東西,更有內涵,更耐人尋味。”
“那……師兄,你怎麽懂這些東西的?”
我被圓濟問的一滯:“呃這個……這個我有時沒事的時候吧,也研究研究道家學說,不為別的,主要為了取長補短,更好的修行佛法,衣冠雖別,修行之理則同嘛,咱們佛家和道家的理論,是有共通點的……”
圓濟又問:“那你說,這個石樁又幹啥用的?”
“這個石樁,在道家學說裏,稱為‘無點’,也就是太極八卦裏的中心點,聽說過周而複始嗎?”
圓濟點了點頭。
我繼續說:“太極的意思就是,陰與陽之間不斷循環周轉,周而複始,不過,陰陽之間,無論怎樣循環周轉,總是在圍著一個點轉,而那個點,就叫‘無點’,道德經裏說,‘無,天地之始’,這裏的‘無’,也就是指的這個點,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從生到死,從死到生,從缺到盈,從盈到缺……”
“那個石樁中間位置還有一圈不太明顯凹槽,我估計那上麵曾經拴過細麻繩,麻繩用來當尺規,也就是‘準繩’,畫圓用的。”
“化緣?”圓濟打岔道。
“不是化緣,是畫圓圈兒用的,陰陽魚太極圖,是個圓形,為了尺寸一樣,必須用上準繩畫圓,方之以距,規之以繩……”
沒等我說完,圓濟搖了搖頭:“聽不明白。”
我轉而說:“聽不明白就算了,眼下咱們最要緊的不是研究這個,現在要做的,是從剩下的七扇門裏找到生門。”我頓了一下,向四周看了看,繼續說:“按照奇門遁甲中八陣門的排列方位,生門一般在‘開’門左邊第二位,不過,這是眾所周知的事,設計者恐怕不會傻到按部就班,很可能會移動那道門,咱們必須找到點線索,來推測出那道門的位置。”
“咱們該咋找?”圓濟問我。
我看了他一眼,想了想,隨後不答反問:“要是按你說的,這裏真是座古墓,那你覺得會是那個朝代的呢?”
我這話一出口,就見圓濟居然低下了頭,一張難看的夜叉臉上,露出些難為情,這讓我覺得挺意外的。他說:“我在沒出家之前,看過一本盜墓的書,書上說唐代開山為陵,這裏要是古墓,我看唐代的可能性大些……”
“唐代……”我點點頭,眼睛盯著腳下的石樁琢磨了一會,旋即兀自叨念起來:“唐代皇帝姓李,木子李,國運應該屬‘木’,五行國運循環中屬‘青’,在先天八卦中,木生於地,性屬陰,陰為‘坤’,坤的對立麵是乾,如果‘開’門是陰坤,那在它對麵的‘杜’門應該屬陽,也就是‘乾’,依照先天八卦中‘乾、兌、離、震、坤、艮、坎、巽’,與奇門遁甲陣門相對應的,應該就是:乾對杜,兌對傷,離對生……也就是說,‘杜’門左邊第二道門就是生門,剛好和傳統上‘開’門左邊第二到門為‘生’門的排列順序相反!”
“嘿嘿嘿嘿……這麽簡單,古代那些奇門術士,也不過如此!”
叨念完之後,我如釋重負,笑著對圓濟說:“如果這裏真的是座唐代古墓的話,那道‘杜’門左邊第二道門,應該就是出去的路,咱們要不要試試?”
圓濟似乎早已經被我嘴裏嘟嘟囔囔的東西搞懵了,他把雙手合十衝我說:“圓濟全憑師兄吩咐。”
我說:“那好吧,咱們就拚一次,如果這座古墓不是唐代的,咱們走進那道門,可能會死的很慘。”
圓濟問:“為什麽?”
我帶著他,一邊走向‘杜’門左邊第二道門,也就是“生”門,一邊給他解釋:“一般古墓裏的設計都是和當時朝代一致的,唐朝五行國運屬‘木’,他們一定會把進入古墓的線路設計在木屬位。”
“啥是五行國運?”圓濟和我並肩走在一起。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也代表五種顏色。五行國運,代表一個時代一個國家的屬性和運勢,具體解釋起來太麻煩,這還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盛衰興亡。”
圓濟聽罷,又冷不丁問了我一句:“那咱們現在的國運屬啥?”
我笑了,問他:“國旗啥顏色的?”
“紅色。”
“紅色在五形中屬什麽?”
“不知道。”
“屬火。”
“那咱們國家的興衰運勢咋樣?”
“這個……”我一窒:“這個如果說出來,我恐怕會去坐牢……走吧,別問這麽多了,將來如果有機會,我好好給你講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