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緬甸遠征軍相關曆史資料:緬甸遠征軍第一階段大事記


    偷襲珍珠港事件一個月後,也就是公元1942年1月初,為了掐斷西方國家向中國援助的物資通道,10萬日軍兵分三路入侵緬甸,為了保住滇緬公路這條生命線的暢通,蔣介石親自擔任總司令,史迪威任參謀長,同年2月16日,蔣介石調集10萬大軍,在雲南安寧集結,號稱‘緬甸遠征軍’。


    遠征軍主要由三個軍組成,第五軍(軍長杜聿明)、第六軍(軍長廖耀湘)、第六十六軍(軍長張軫)。


    用了不到半個月,所有軍隊在安寧集結完畢,於3月1日,遠征軍正式出發,在盟軍飛機護航下,集結的遠征軍將士,乘上英軍的紅頭大卡車,走滇緬公路,黃塵蔽日的直奔中緬邊境畹町及瑞麗。


    這是我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唯一一次派遣軍隊出國作戰,也是中國自甲午戰爭以後第一次援助他國作戰。這次出兵,受到了中緬邊境人民及緬甸人民的熱烈歡迎。


    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後,戰局已十分危急。為打擊日寇的囂張氣焰,遠征軍立即組織了東瓜戰役,用先期到達的第五和第六軍作主攻,共集中7個師的兵力,將日軍五十五師圍困在仰光北麵的東瓜。3月19日戰役正式打響。遠征軍第五軍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采用“深築高坑、坑道串通、廣設埋伏、近距殺傷、利用夜間、短促突擊”等山地戰術,與日軍激戰12天,共消滅敵人5000多人,俘敵400餘人。這就是有名的“東瓜大捷”。


    4月上旬,第六十六軍入緬。當時,在仁安羌北麵的英軍第一師及戰車營已被日軍包圍兩晝夜,他們糧盡彈缺,水源斷絕,一再告急。六十六軍新38師副師長齊學啟少將,於16日率部奉命救援。經過3天苦戰,擊潰日軍主力,日軍丟下1200多具屍體狼狽退出陣地。這次戰役,遠征軍收複了仁安羌油田,救出友軍7000多人,取得了入緬作戰之後的第二次大捷,也就是仁安羌大捷。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以輝煌的戰績開始,一度扼製了日軍的猖狂進攻,對整個戰局起到了積極的配合和穩定作用。特別是東瓜保衛戰、仁安羌解圍戰和棠吉攻擊戰的勝利,為中**隊打出了軍威和國威,在世界上引起巨大反響。然而,事與願違,因盟軍指揮失策,協作不力,加之日軍於1942年4月28日偷襲臘戍成功,切斷了遠征軍後路,16萬盟軍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就由主動陷入被動,並上演了一出震撼世界的大悲劇――兵敗“野人山”(克欽山)。


    在這場災難性的國際大撤退中,中國遠征軍除了第90師、第96師、第200師、新28師、新29師的殘餘部隊得以撤退迴國外,歸路被截斷的其他幾個師隻好於5月15日通過胡康河穀的原始森林,撤往印度,其中新編38師跟隨英軍撤入印度利多,保住了隊伍。北撤的遠征軍殘部進入克欽山,彈盡糧絕,饑寒交迫,在縱橫千裏、地老天荒的原始熱帶叢林中艱難跋涉,與野獸和熱帶傳染病進行殊死的拚鬥……這片地球上的黑三角,竟吞噬了無數遠征軍官兵!


    一個半月前出征時浩浩蕩蕩的10萬之眾,僅殘剩4萬多人,那6萬人多數不是在戰鬥中死傷,而是在潰敗中被俘虜、被炸死、被餓死和被傳染病奪去生命。為此,緬甸全境淪陷。


    從1942年3月1日到1942年5月15日,緬甸遠征軍從大勝到大敗,僅是短短兩個半月時間,第一階段的遠征就此結束,怒江以西的德宏州、保山地區的龍陵及騰衝等地淪陷,滇緬公路這條中國人民的生命線被日軍掐斷。


    小說《生死迷情》,就是以這個曆史為背景,用現代流行的網文穿越寫法為楔子,以一張主人公太姥爺留下的老照片為誘餌,講述了一個鮮為人知的悲壯而又血有肉的抗日戰爭故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日之兵王縱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雄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雄起並收藏抗日之兵王縱橫最新章節